正文

試探識真情(1)

破局 作者:莫可


這是一個偽裝的時代。每個人都會給自己戴上形形色色的面具。在生活交際當中,你很難判斷出對方向你所說的哪一句話是真,哪一句話是假。都說人心隔肚皮,想要不陷入別人所設的局里面,識得對方的真情,試探不失為一個好的方法。

可以說,“西安事變”是張學良一生之中最為耀眼的一場戲。而這場戲之所以能夠得以上演,很大方面應該歸功于楊虎城的試探法。

東北易幟后,張學良曾積極支持蔣介石用武力統(tǒng)一中國,并在中原大戰(zhàn)中給蔣以關鍵性的支援。然而正是這個蔣介石,在日寇大兵壓境下,嚴令他對日不準抵抗,先失去東北三省,后又丟掉熱河,還代蔣受過,被迫“下野”出國“考察”。1934年回國后,蔣又命他率東北軍先到鄂豫皖“剿共”,后又到陜甘“圍剿”紅軍。兩次“剿共”使張學良損失了幾個師,蔣不僅不體恤,反而順勢取消了東北軍兩個師的編制。蔣用打內戰(zhàn)來消滅異己使他憤恨不已。

10月22日,蔣介石在西安分別召見張學良和楊虎城,脅迫他們攻打紅軍。張、楊表示應聯(lián)共抗日,即遭蔣喝斥。蔣還將嫡系部隊約30個師調到以鄭州為中心的平漢、隴海鐵路沿線,隨時準備進攻陜甘的紅軍。10月27日,蔣在西安向軍官訓練團和東北軍、十七路軍部分軍官訓話,說:“我們最近的敵人是共產黨,為害也最急;日本離我們很遠,為害尚緩……不積極剿共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前后倒置,便不是革命。”在這之后又發(fā)生了蔣介石逮捕沈君儒、章乃器等愛國人士的“七君子事件”。

蔣介石不顧民族危亡,頑固堅持“剿共”和打擊抗日民主力量的惡劣行徑,使張、楊兩位將軍痛心疾首。

12月4日,蔣介石又飛到西安,再次嚴令張、楊開赴陜北“剿共”,并由中央軍在后督戰(zhàn)。如他們不愿去,便將東北軍調到福建,將十七路軍調往安徽,由中央軍接替赴陜甘“剿共”。12月7日,張學良再次去說服蔣介石放棄“剿共”,團結抗戰(zhàn)。回顧東北三省丟失,華北又在日寇虎視之下,張學良聲淚俱下。然而蔣介石竟拍了桌子,說:“現在你就是拿槍把我打死,我的剿共計劃也不能改變!”

在這樣的形勢下,張學良和楊虎城頻繁晤面,都有心對蔣發(fā)難??蓪τ谶@樣一個關系到身家性命和國家前途的大事,在對方亮明態(tài)度之前,誰也不敢輕易開門。眼看形勢越來越緊迫,雙方卻是欲說還休。

楊虎城手下有個著名的共產黨員叫王炳南,張學良也認識。在又一次的晤面中,楊虎城便托他之口說道:“王炳南是個激進分子,他主張扣留蔣介石!”張學良馬上接口道:“我看這也不失為一個辦法?!庇谑莾蓚€聰明的將軍開始商談行動計劃。

當時,張學良的實力比楊虎城大得多,且又是蔣的拜把子兄弟。楊虎城如果直接把自己的觀點擺在張的面前,而張又不贊同,后果實在堪憂。于是便借了并不在場的第三者之口傳出心聲,即使不成也可全身而退,另謀他策。這么做,兼有拉“擋箭牌”的自保功用,妙不可言。

在這樣的試探的幫助下,西安事變得以上演。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在華清池武裝扣留了蔣介石,囚禁陳誠等十余人;宣布取消“西北剿匪總部”,成立抗日聯(lián)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張學良、楊虎城任正副委員長;并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內戰(zhàn),共同抗日,實行民主政治。后經各方談判,終于使得蔣介石改變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從此中華民族得以團結在一起,一致抗日。

可以說,正是楊虎城的試探成全了張學良的千古功名。如果楊虎城不試探的話,貿然行事,就很容易掉進別人設的局里面。所以,通過試探得到真情,就能夠避免自己掉進別人的局里。

在生活當中,先試探,后深入應當成為我們謹慎行動的準則。為什么?古人曰:“畫虎畫皮難畫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難測,真話難得,尤其是那些所謂見過世面的人,見面就寒暄客套,東拉西扯,不明所以,莫測究竟,甚至像俗話說的:“當面喊大哥,背后操家伙”。這樣,往往一些直腸子的人,也就是不懂試探之道的人免不了吃苦頭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