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投資,千萬次的問
做為職業(yè)投資人,我今天仍然經(jīng)常在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投資到底是怎樣的一門生意?有趣的是,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我的答案都有所不同。
慢與快
我絕不是一個智商高的人,童年和青春期甚至過得很平淡。在老師和同學的印象里我是一個不愛說話、獨來獨往、沒什么特別好也沒什么不好的孩子。我唯一驕傲的地方是數(shù)學學得還不錯。記得上初中時,有一次老師讓我介紹學習數(shù)學的經(jīng)驗,我上講臺后緊張得說不出話來,硬是把老師辛辛苦苦張羅的一次很有形式和意義的活動給搞砸了。這件事讓我印象極深,也讓我后來變得更不愛說話。我把想說的話都記在本子上,記日記成為一種習慣直至演化成做投資筆記,最終演變?yōu)槲椰F(xiàn)在的新浪博客。
回想起來,我對文字的推敲應(yīng)該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完全不是因為對文學的興趣,只是覺得我的想法可以通過文字準確的記錄下來,它讓我有了一個私人空間,不需要面對大庭廣眾,而只需要面對惟一一個真實而可以自賞的“自我”。
而“自我”究竟是什么,大多數(shù)的時候,是看不清楚的。
上世紀90年代初,我接觸到一本沒有書號也沒有定價的證券投資入門書籍,也有幸在深圳接觸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的中國證券市場,那時出現(xiàn)了中國證券史上的第二波上升行情,那時的深圳幾乎人人皆炒股,市場越來越熱鬧的時候我也不甘寂寞,熱血沸騰地進場去小試牛刀。剛開始投入的資金量很小,算是謹慎下水吧。和大多數(shù)初涉股市的投資者一樣,我買賣頻繁不斷換股,總是希望買到中短期漲得更快的股票,一旦套住了就死等,賺了錢后就以為是自己的選股水平高。在當時的牛市普漲行情中,我確實賺到了來得容易的“快”錢,但到了1993年下半年開始的熊市后,這一招就失效了??墒俏彝耆珱]有意識到,反而依然信心滿滿甚至還加大了炒股的資金量,結(jié)果我的獲利慢慢地全部吐回。一直到1996年年中,我都屬于“套牢盼解放一族”。那是我經(jīng)歷的第一個證券市場牛熊轉(zhuǎn)換周期,應(yīng)該說根本沒找到市場感覺,賺不到錢是必然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