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秀不能理解,為什么如嵇康、呂安這般蕙質(zhì)丹心、超凡脫俗,無論詩文、彈琴皆遠(yuǎn)遠(yuǎn)凌駕于凡人之上的才子會命途多舛,落得身首異處的下場,難道這就是命嗎?就在這時,鄰家響起的笛聲為何還吹得那般清晰明朗,仿佛嵇康絕世的清音,難道是嵇、呂在借笛聲召喚他,向他述說不甘嗎?事實上,不甘的是自己的心吧。篇末的四句,向秀因慷慨的笛聲而倍感凄清,越發(fā)地為友人和自身的不幸感到痛心了。
魯迅曾經(jīng)說過:"青年時期讀向子期《思舊賦》,很怪他為什么只有寥寥的幾行,剛開頭卻又煞了尾,然而,現(xiàn)在我懂了。"魯迅懂得了向秀欲語難言的原因,實在是向秀在左思右想后,內(nèi)心憂傷到極致而不知如何落筆。古語有云:"吟罷低眉無寫處。"因為找不到詞來形容自己如何悲痛,所以沒有什么長篇大論可言。
來自政壇的壓力,讓向秀不知道如何形容自己的不滿。他不想入仕,偏偏被迫接受官職,他想逃進山林,可是又不知做什么。太多的名士才子都是他這樣的矛盾體。于是,他的《思舊賦》僅僅寫出了思念的情景,沒有過多內(nèi)心的闡釋。不過在賦的最后,人們?nèi)阅芸闯鏊跒橛讶朔簽E出無限同情時,對自己也抱著同樣的憐惜。
竹林七賢間的交往,是君子與君子間的相契,在清清淡淡的情感里滲著哀傷的滋味。無論是嵇康與山濤,還是向秀與嵇康,又或七賢其他人的交往,即便相知卻并不一定相容,相容了又不盡相同,各自都有各自不能訴說的苦衷和理由。但不管怎樣,他們身處在城郭里的舊事都已成往日的追憶,但他們間的友誼仍在彼此的心間長存不朽,這便已經(jīng)足夠了。
酒池藥林養(yǎng)生經(jīng)
幾千年來,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大凡求長命百歲的人都非常注重養(yǎng)生。《素問》里提到,早在上古就有一位修真的人練習(xí)氣功,狀似欲吸收天地精華而求得長生不老,是否成功目前為止還沒有具體考證,不過可以肯定的說,從古到今追求長壽者大有人在。
魏晉風(fēng)靡一時的"五石散"曾一度被人們當(dāng)做養(yǎng)生壯氣的藥來用。它是一種中藥散劑,主要成分是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外加部分輔料。據(jù)說是張仲景最早發(fā)明了該藥方,其目的是用來給傷寒病患者散寒的。藥理中的五種石頭的確是有益氣、驅(qū)寒、壯陽的功效,不過從陰陽相生的道理來看,"五石散"性屬燥熱,所以沒有病卻吃這東西的人,渾身就像冒火一樣,皮膚極度敏感,稍有摩擦就會發(fā)生過敏。能夠散熱的方法就是快步走,并且要喝質(zhì)量很好的酒。
吃了"五石散"的人,因為氣血翻騰,常會產(chǎn)生飄飄忽忽不知身在何處的快感。所以廣受歡迎,但是因為散劑昂貴,對佐料的酒也要求很高,平常人吃不起,是以只有上層社會的人才是主要的消費群,足見那時上流人的生活有多么紙醉金迷。但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當(dāng)"五石散"非用于治病一途時,就變成徹頭徹尾的毒品了。
竹林七賢等人跟五石散有過密切接觸的最可能是王戎。西晉末八王之亂時,齊王司馬冏傭兵洛陽,自立為王。河間王借機組織軍隊討伐齊王,司馬冏緊急召開會議商量對策。王戎是司馬冏的尚書令,理當(dāng)發(fā)言。于是他提議到:"河間王兵過百萬,勢不可擋。齊王您還是不要這皇位,回家安享天年,至少可以保得住王位。"司馬冏的眾謀士大怒,聲稱自漢、魏以來,退位的王必死無疑,出這種餿主意的人其罪當(dāng)誅。王戎聽了以后,立刻借口上廁所遁離現(xiàn)場。不久,侍衛(wèi)來報告王戎"藥發(fā)",掉進廁所里了。大家才暗道原來是王戎吃了藥胡說八道,他剛剛說的話不可盡信。王戎的"靈機一動",巧妙地使自己免于一死。
侍衛(wèi)口中的"藥發(fā)",根據(jù)推測是指王戎服了"五石散"后發(fā)癲的癥狀。據(jù)說藥吃多了人會語無倫次,渾身抽搐。種種跡象表明,"五石散"與養(yǎng)生絲毫沾不上邊,完全是變相的毒品,服多了甚至?xí)卸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