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是那一往情深(2)

漢代瑯華照寒煙 作者:聶小晴


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竹竿何嫋嫋,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白頭吟》卓文君

于是才會有這首《白頭吟》,才會有"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的感悟,卓文君在司馬相如"鳳兮鳳兮歸故鄉(xiāng),遨游四海求其凰。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nèi)隋诙疚夷c。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的溫柔中掉落,才子佳人一見傾心,如此直率的告白,那么坦誠的回應。

在兩千多年前的中國,這樣的事情究竟是真是假,而今都已沒有了考證的必要,只要相信,在那個確定的空間里,一個司馬相如,一個卓文君,在毫無準備的情形下,就結(jié)下了終生。

隨后發(fā)生的故事被后世多次改變杜撰,搬上戲臺,搬上熒幕,文君隨著相如夜奔出逃,他們妄圖走出封建的桎梏,走向自由的未來,在他鄉(xiāng)賣酒為生,想要做一對只羨鴛鴦不羨仙的眷侶。想必那個時候,他們都是彼此不可分割的唯一,所以才做到如此決絕的地步,卓文君千金之身拋頭露面,司馬相如文人之軀擋風遮雨。

你會在心里產(chǎn)生疑問,如果日后他們沒有回到家鄉(xiāng),沒有卓王孫的資助,他們是否能一直安于平淡將那濃香四溢的佳釀賣下去,地老天荒永不改變?雖說貧賤夫妻百事哀,但又何嘗不說患難見真情,在卓文君將"鳳求凰"領悟于心的時候,他們就注定了是要廝守終生的。

往事湮沒于風塵之中,文君私奔是為了愛情,回來亦是為了愛情。司馬相如卻要為了那個無名的女子將卓文君的愛情之夢無情打破。難道當初司馬相如娶她只是貪戀她那時貌美的容顏或是殷實的家境?

看著司馬相如送上的書信,從一到萬,唯獨沒有億,卓文君了然于心。當一切都已經(jīng)可以放下的時候,當初被他們奉為至上的愛情,如今已是一文不值。

既然司馬相如已經(jīng)沒有了回憶,那卓文君便將回憶拾起。司馬相如而今風光無限,要另覓新歡,卓文君自然攔不住,這個世界上本來就難有永恒不變的東西,在無數(shù)的誘惑下,也可以說司馬相如的變心與愛情無關。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可是誰能想到兩人還未見白頭,離別卻是必然的事情了。佛語有云:"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不知道用了前世多少次的擦肩而過,才能換來這半生的廝守。從決絕地隨著司馬相如私奔,卓文君就將自己的命運把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相遇相知是偶然為之,相離是必然之路。在這個紛紛擾擾的塵世之中,離別是因緣際會,早就命中注定的。但對于卓文君這樣將自己命運牢牢掌控的女子來說,司馬相如在接到那一封《怨郎詩》后,必然后悔的神情也應是在她的預料之中。

之后兩人重修舊好,共攜手白頭,真的實現(xiàn)了卓文君"白頭不相離"的諾言。故事在兩千多年前完美定格,他們成了歷史上一對浪漫伴侶,為后人所羨慕。當然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猜想而已,唯獨真實的便是那一首首民歌式的淺吟,道不盡那一年的春草重生,訴不完的那一份情思衷腸。

"上邪式"愛情宣言

《詩經(jīng)》中有一首簡單的歌,唱著:"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死生契闊,與子相悅。"歌聲綿綿不斷。

在許多年之后的漢朝,也有這樣一首簡單的歌,出自樂府,溫婉流轉(zhuǎn),可以唱碎人心:"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常說愛到濃時情轉(zhuǎn)淡,但是在《上邪》中,卻只見到了撕心裂肺、至死不悔的愛情誓言,在《上邪》中,愛情成為一種忠誠。世上有情愛萬般故事,卻只有一種愛情叫做生死同穴。"你若愛我,我便愿意將性命都交托于你。只要生死都能相守在一起,死亡又算得了什么呢?"這就是《上邪》轉(zhuǎn)告給后世的愛情宣言。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