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經濟現實是非常復雜的,而且還經常處于不斷變化之中,那些經濟學家為了專注于要說明的東西,就常常會假設其他條件不會變化。這樣一來,就用一道屏障隔開了其他事物的干擾。這就跟數學中的變量一樣,因為現實是所有的因素都在變化,以人類的智慧很難容易地分析出其運動規(guī)律。只有先假定某一或某些因素不變,才能分析出其他因素的運動變化規(guī)律,然后再假設這些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其他相關因素的變化情況,這樣總結起來就比較能客觀地反映事物的運動本質了。例如,經濟學家斷言:“香蕉的價格下降一定會導致其需求量上升?!彼麄兊倪@種斷言就是建立在其他條件 消費者的收入、消費者對香蕉的喜好程度、其他水果的價格等 不變的情況下??梢哉f,經濟學假設是了解和研究經濟學的必要前提。
在具體的研究中,西方經濟學有三大基本假設:
1.理性經濟人
所謂的理性經濟人,是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總希望實現自己的效用最大化的人。理性經濟人假設是進行現代經濟分析和把握經濟規(guī)律的重要工具。
對于理性經濟人的理解,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面來把握:人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是有理性的,從個人理性可以推出社會理性,理性是可以計量的。
中國有句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這里所說的本性并不是指個人的性格,而是人類作為群體共同的本性。現代的生物學已經證明了趨利是動物的本性,而作為萬物靈長的人類,在趨利的本性上表現得更為明顯,從這個層面上說,人是自私的,人有趨利的本性,因此人所從事一切活動的目的就是個人利益最大化。
經濟學就是建立在對這種人性承認的基礎之上的,也因此經濟學把理性人假設作為自己的基本前提。理性經濟人就是把個人利益最大化當做是一切行為的目標的人,而經濟學就是在這一假設前提之下對資源在限制條件下如何實現效用最大化的問題進行研究。這對個人而言是實現收入和效用的最大化;對企業(yè)而言是實現利潤和企業(yè)資產價值的最大化;對國家、社會而言是GDP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
理性經濟人的真正內涵,我們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
一方面,經濟學的開端就是從假設開始的,如果沒有理性經濟人假設,就不能正確地認識經濟規(guī)律,也不可能制定切實可行的經濟政策??梢哉f,理性經濟人假設是現代經濟學具有分析力的重要標志,如果沒有這個假設,現代經濟學因為不具有分析力而無從開展研究。
另一方面,理性經濟人只是認識經濟規(guī)律的一個工具,并不是提倡人人自私自利。一些人把理性經濟人這個假設說成是主張自私自利的東西了,看成是具有價值導向和政策趨向的東西了,好像是經濟學家主張人們都自私自利。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qū)。分析工具本身并不帶有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不存在價值趨向的問題,誰都可以用。不能說一個人坐了美國的飛機,他就主張美國的意識形態(tài)了。
承認理性經濟人的存在只是對人類趨利本性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和引導。在現實的經濟活動中,這種所謂的“自私”之人是有理性的,他首先要受法律制度的約束,其次要遵循市場經濟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并不是為了實現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就不擇手段。
2.資源稀缺
資源稀缺性假設是指相對于人們永無止境的欲望和需求,資源總是不夠的。學習經濟學首先必須承認資源稀缺性假設,因為如果資源是足夠的,那就不需要選擇,也就不必考慮成本,當然就不會有經濟學存在和發(fā)展的必要。人們的欲望和需求是復雜多樣的,也是無窮無盡的,滿足了一種低層次的需要,就會產生一種更高的新的需要。如20世紀80年代初,我們追求的是飽暖,到了90年代我們需要家電,90年代末我們需要電子通信,現在我們開始購買住房和汽車,再往后我們可能會開始考慮私人飛機的需求。我們需求的結構總是在不斷地升級,需要永遠得不到徹底的滿足。于是任何一種資源,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