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人們的記憶信息并不是現(xiàn)實的復制品,每次回憶都是一個信息重新整合的過程,這個過程還要受到個體主觀意識的制約。記憶真的沒有想象的那么可靠。
當事人的回憶為何如此不同
在奈特與里德各執(zhí)一詞、爭執(zhí)不下時,一卷錄像帶出現(xiàn)了,這卷錄像帶完整地記錄了整個事件的全部過程。
里德正確地記住了奈特掐他的喉嚨,至少有一瞬間抓住了他脖子的前部,但是,他之后的記憶并不準確了。可能是記憶發(fā)生了扭曲,也可能是他把記憶的細節(jié)重新進行了詳細的闡釋,總之已經與實際情況不相符合了——助理教練丹沒有像里德說的那樣將他們分開。雖然里德的記憶發(fā)生了變化,但卻不是沒有規(guī)律地、任意地改變,而是至少遵循了他固有的思維方式和原有的知識經驗。在看到那卷錄像帶以后,里德說道:
“我清楚地記得發(fā)生了什么,這卷的錄像帶也證明了發(fā)生了什么。我想,這樣的場面對于我這樣一個只有20歲的學生來說實在是太突然了,直到現(xiàn)在我仍不認為我做了什么出格的事情。大家從錄像帶中已經看到了,我并沒有撒謊。當大家都過來拉開我們時,丹就站在離我5英尺的地方,所以我記得是丹把奈特拉開了。”
客觀地說,奈特與里德的記憶都是不準確的,他們的記憶信息都是經過各自大腦加工再處理過的。在這卷錄像帶出現(xiàn)之前,奈特在接受電視臺采訪時表示,他沒有對里德有過什么粗暴的行為,正如同他從來沒有對其他隊員做出粗暴行為一樣。對于奈特來說,這個事件實在沒有什么大不了的,也許類似這樣的事件經常發(fā)生,奈特對此也已經習以為常了。在奈特看來,訓練課上有一些身體接觸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如果某個球員的站位不合理,他就需要把這個球員從一個地方拽到另一個地方,如果是技術姿勢不對,就更需要手把手地教。所以,這個事件被奈特大腦的認知系統(tǒng)處理成和平常訓練課一樣的,不可能引起暴力沖突的事情。然而,這件事對于里德來說可就沒那么簡單了。就像里德說的那樣,他只是一個20歲的小伙子,這件事會在他的記憶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里德沒有經歷過類似的事情,奈特突如其來的行為被里德的大腦認知系統(tǒng)記錄成奈特故意掐住他的脖子,這對他來說實在是痛苦而難忘的。
雖然奈特與里德的記憶相悖情有可原,但是在“掐脖子事件”中,
其他在場的當事人的回憶也不盡相同就有點令人難以理解了。其實,這
并不是最極端的例子,請看下面的故事。
2002年的夏天,萊斯利與狄西夫婦在吃過晚飯后駕車回家。狄西開車,他的妻子萊斯利坐在副駕駛的位置。在他們等待信號燈的時候,萊斯利發(fā)現(xiàn)右手邊一個男人騎著自行車,前進方向與他們相同,突然不知道從哪里竄出另一個人,上前把騎自行車的男人從自行車上拽了下來,并用一把小刀猛刺他。萊斯利聽到了一聲聲慘叫,她馬上拿起了自己的手機,撥通了911,卻被通知所有線路都在進行通話,需要等待。
當911接線員接聽萊斯利電話時,已經是一分鐘以后的事情了,那個兇手也已經逃之夭夭了。此時,交通信號燈變成了綠色,他們繼續(xù)前進,萊斯利在電話里描述她所看到的一切。受害人是一個二三十歲的男人,他在遇襲時騎著自行車,兇手則是穿著一條牛仔褲。然而,在萊斯利向911接線員描述兇手特征時,她卻與狄西發(fā)生了爭執(zhí),原來是因為他們對兇手的身高、衣服的樣式等特征的描述產生了嚴重的分歧。很快,他們發(fā)現(xiàn)唯一能夠統(tǒng)一的就是兇手是一個二十幾歲的男人,作案兇器是一把小刀。其他方面,他們各執(zhí)一詞,使得911的接線員感到有點兒無所適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