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我們應該消除死刑,因為它不能阻止犯罪。
這是一個論證?!耙驗椤币辉~通常指示一個前提,并且它在上述情況下也是如此。上述論證(11)的一個良構式似乎如下:
12. 1.死刑并不阻止犯罪。
因此,2.我們應該消除死刑。
從現(xiàn)在起,當構造論證的良構式時,讓我們約定論證的結論為最后一步。當我們要做出結論時,我們寫“所以”來標明。而且,我們在論證的每一步(無論是前提還是結論)前邊寫一個數(shù)字。前面沒有“所以”一詞的論證步驟將被理解為前提。這樣,陳述(1)僅僅是前提。既然我們的約定告訴我們(1)是一個前提,所以我們也可以省略“因為”這個詞。
事實上,論證(11)表明至少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首先,一個論證的結論通常出現(xiàn)在一個自然語言語段的最前邊。例如,一個段落中的論題句通常是一個結論,它被段落后邊出現(xiàn)的陳述所支持。所以,不能假定一個作者將首先陳述他或她的前提,然后再得出一個結論。在日常交流中,次序經(jīng)常顛倒。
其次,論證(11)表明了前提指示者——“因為”一詞的典型應用。前提指示者(premise indicators)經(jīng)常引導一個前提,即一個支持理由。通常的前提指示者語詞或詞組如下:
因為 畢竟
既然 理由是
因 從事實的觀點看
根據(jù) 有鑒于
當然,人們不會假定這些詞或詞組在它們使用的每一情況下都指示前提。就像我們所看到的,“因為”一詞經(jīng)常用于說明。但這些詞經(jīng)常用作前提指示者是這里的要點,要知道這對于把一個論證改寫為良構式有重要幫助。
就像前提指示者典型地標志前提一樣,結論指示者(conclusion indicators)典型地標志結論。一般地結論指示者如下:
故而 因而
所以 由此可見
因此 可得
蘊涵 我們可以推出
可推得 據(jù)此證明
考慮下列論證:
13.我小的時候被幾條狗咬過。所以,狗是危險的。
上述論證的良構式如下:
14. 1.我小的時候被幾條狗咬過。
因此,2.狗是危險的。
當然,上述論證是弱的,但弱論證仍然是論證。
這樣,你便知道了前提和結論指示者是什么。好新聞通常是作者使用這樣的詞或詞組來澄清他們的意圖。壞新聞則經(jīng)常是作者依賴更微妙的方法(如上下文,次序,強調)來分清他們論證的結構。但是良好的經(jīng)驗原則是先識別結論。一旦你弄清楚作者試圖證明什么,論證的其余部分通常都條理清晰了。
讓我們來考慮一個稍微有些復雜的論證:
15.既然一般美國人所消費的地球資源數(shù)量是一般亞洲人的30倍,因此,美國人(作為一個整體)是自私的。畢竟,過度消費是一種貪婪形式。而且貪婪是一種自私欲望。
上述論證的結論是什么呢?美國人(作為一個整體)是自私的?!凹热弧笔且粋€前提指示者,“畢竟”也是如此。所以,上述論證的良構式如下:
16. 1. 一般美國人所消費的地球資源數(shù)量是一般亞洲人的30倍。
2. 過度消費是一種貪婪形式。
3. 貪婪是一種自私欲望。
因此,4. 美國人(作為一個整體)是自私的。
你也許想知道前提的次序是否重要。從邏輯的觀點看,次序并沒有什么要緊的,因此我們只是依據(jù)它們原初出現(xiàn)的次序來列出前提。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一個論證是良構的,則前提必須列在結論之前。因為我們的約定告訴我們,在一個良構的論證中,最后的陳述是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