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探險家走在一片森林中,他遇到了一個人 一個坐在樹樁上抽煙斗的農(nóng)夫。于是,探險家很熱情地上前打招呼說:“您好,您在這兒干什么呢?”
農(nóng)夫回答說:“我在等?!?/p>
探險家奇怪地問:“等什么呢?等人嗎?”
“不,不,我在等一個重要的時刻來臨。在我過去的經(jīng)歷中,我總能等到給我?guī)砗眠\的時刻?!?/p>
“都有哪些好運呢?”
農(nóng)夫高興地說:“我的好運還真不少。有一次我正要砍樹,但就在這時風雨大作!刮倒了許多參天大樹,這省了我不少力氣。”
“您真幸運!”
“您可說對了。還有一次,在暴風雨中,閃電把我準備焚燒的干草給點著了。”
“真是奇怪!現(xiàn)在您在等什么好運呢?”
“我正等待發(fā)生一場地震,把土豆從地里翻出來?!?/p>
你可能是第一次參加家務勞動,也可能是經(jīng)常參加家務勞動,這些家務勞動可以是“洗碗”、“洗菜”、“做飯”、“炒菜”、“洗衣服”或“釘紐扣”等,從中選擇一件你印象最深刻的寫一篇作文,要求把勞動的經(jīng)過寫具體,并適當寫一點你的心理活動和勞動后的感想。
“天天都穿新衣服”
“天天都穿新衣服”,你一定熟悉電視里常播的那個挺逗的廣告吧?巧得很,這回老師給我們布置“自己動手學洗衣服”的家庭作業(yè),就是用這句廣告語鼓動我們的,還叮囑我們決不能用洗衣機。
下午放學一回到家里,我就將外褂兒用溫水浸泡在大膠盆里,把搓衣板架在大膠盆上,擺開一副洗衣服的架勢。
說干就干,我蹲下來,從盆里撈起水淋淋的衣服。哎,先洗哪兒呢?咦,對了,想起來了,媽媽平時洗衣服總是先洗衣領,因為衣領最容易臟,所以得先“啃”這塊“硬骨頭”。于是,我在衣領上放了一些洗衣粉在搓衣板上來回地搓,搓,搓 不多會兒,衣服領子被我洗干凈了。
最難洗的衣領給洗干凈了,剩余的就容易多了。我三下兩下把袖口、胸襟、背面 搓得干干凈凈。我又利利索索用清水把衣服沖洗了幾遍,擰盡水后就用衣架掛在小院的晾衣繩上,嘴里還哼起了小曲兒
病情分析
這里說“擺開一副洗衣服的架勢”,應該把擺開架勢的具體動作寫一寫。
“不多會兒”就搓干凈了,寫得過于籠統(tǒng),有必要將細微的動作進行細致的描寫。
就在這時候,我忽然聽見“嘩嘩”幾記掌聲,回頭一看,是爸爸媽媽回來了。爸爸夸我長大了,媽媽還“賞”給我一個吻呢!
既然爸爸媽媽“登場”了,不妨來一段人物對話,說不準還能透出濃濃的生活氣息呢!
現(xiàn)在的小朋友,能夠自己動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的恐怕不在多數(shù),老師布置“學洗衣服”的家庭作業(yè)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同時,小作者試圖將這不算新鮮的題材寫出新鮮感,這些都是值得稱道的。文章的主要毛病表現(xiàn)在缺乏描寫,那么,修改時就應該適當增加些描寫,讓“描寫”來做你的小幫手。描寫動作,讓人物“動”起來;描寫語言,讓人物“說話”;描寫心理,讓人物“獨白”。
媽媽“教”我炒菜
吳瑩瑩
星期六的中午,媽媽做飯時對我說:“瑩瑩,媽媽準備炒菜,你來看看我是怎么炒的?!?/p>
“不用看,誰不會做呀!”我說。
媽媽說:“行,既然你說會,那明天中午你炒菜好不好?”
我支支吾吾地說:“行 做就做 看我做一頓美味佳肴給你們吃。”
星期天中午,媽媽故意不在家。我只好洗了土豆和青菜。洗完后我想:先切土豆吧!可土豆一點也不聽話,滾來滾去的,我的左手簡直拿它沒辦法,也不知道媽媽平時是怎么切的。我好不容易用左手把它摁住,右手拿起刀來,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它切成
點評
通過人物的對話直接切入主題。
“我”挺自信的。
喲,媽媽動真的了!
“支支吾吾”和上面的自信形成鮮明的對比。
切土豆的過程寫得生動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