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東線形勢(概述)
2、庫爾斯克突出部
綜上所述,由1942年底斯大林格勒德軍被圍而引發(fā)1943年冬春危機,就這樣結束了。到1943年3月底,蘇軍奪回了49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向西推進了600-700公里。希特勒沒有得到他夢寐以求的高加索石油,換來的只有全線撤退和大量基干部隊的喪失。
東線南部,德軍被趕出伏爾加河下游、頓河、庫班河、北高加索和頓巴斯東部一些地區(qū)。德軍戰(zhàn)線最終穩(wěn)定在北頓涅茨河和米烏斯河。
在東線北方和中央,到1943年4月初,由于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撤離杰米揚斯克突出部,中央集團軍群撤離勒熱夫突出部,從巴倫支海沿岸直到奧廖爾的戰(zhàn)線變得比較穩(wěn)定。
但由于曼施坦因的哈爾科夫反擊,在穩(wěn)定下來的德軍南部戰(zhàn)線和中北部戰(zhàn)線之間,卻形成了一個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
庫爾斯克本身是連接蘇聯(lián)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以其為中心的突出部,南北正面約200公里,東西縱深約150公里。突出部位于中俄羅斯丘陵地帶南部,地形開闊,但遍布深谷、小丘和河流。土壤為黑色粘土,遇到大雨就會變得非常泥濘。
突出部北部,防守紅軍為建立不久的中央方面軍。面對著德中央集團軍群控制下的奧廖爾地區(qū);突出部南部,防守紅軍為沃羅涅日方面軍。面對取得了哈爾科夫反擊勝利,盤踞在哈爾科夫和別爾哥羅德地區(qū)的德南方集團軍群左翼集團。
從戰(zhàn)役態(tài)勢看,庫爾斯克突出部雖然遭受德軍來自奧廖爾和哈爾科夫兩個方向的側翼威脅,但另一方面,突出部內的紅軍也可以在突出部兩側友軍的配合下,同時在南北兩個方向夾擊奧廖爾和哈爾科夫的德軍集團,進而向北沖向白俄羅斯,向南收復烏克蘭!因此對雙方來說,庫爾斯克都是極其理想的決戰(zhàn)地點,可謂兵家必爭之地!
1943年1-3月東線德軍兵力調動(筆者綜合整理)
1月
(新增)
第302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來自西線,隸屬于頓河集團軍群霍利德戰(zhàn)役集群第48裝甲軍
第304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從西線調往B集團軍群菲特爾-皮克戰(zhàn)役集群
第306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從西線調往頓河集團軍群霍利德戰(zhàn)役集群
第320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來自西線,隸屬于頓河集團軍群霍利德戰(zhàn)役集群第48裝甲軍(一說隸屬于B集團軍群蘭茨戰(zhàn)役集群)
第321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來自西線,調往中央集團軍群第4集團軍第56裝甲軍
第7裝甲師,第25坦克團,第6、7裝甲步兵團,第78裝甲炮兵團,從西線調往頓河集團軍群充當預備隊
第6空軍野戰(zhàn)師,4個步兵營,1個炮兵營,得到高射炮營加強,調往中央集團軍群第2空軍野戰(zhàn)軍
第15空軍野戰(zhàn)師,2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調往頓河集團軍群霍特戰(zhàn)役集群
第21空軍野戰(zhàn)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調往北方集團軍群第16集團軍第10軍
第153野戰(zhàn)訓練師,3個野戰(zhàn)訓練步兵團,1個后備炮兵團,克里木地域
(撤離或被殲滅部隊)
第381訓練師(司令部保持到7月)
2月
(新增)
第167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來自西線,配屬南方集團軍群肯普夫戰(zhàn)役集群勞斯軍(哈爾科夫方向)
第23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原第23步兵師在法國改組為第26裝甲師。從1942年10月到1943年1月在迭米揚斯克地區(qū)重建新第23步兵師。隸屬于第18集團軍預備隊
第335步兵師,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來自西線,隸屬于頓河集團軍群第1裝甲集團軍第30軍
第13空軍野戰(zhàn)師,2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配屬第18集團軍第1軍
黨衛(wèi)軍“希特勒”裝甲步兵師,1個坦克團,2個裝甲步兵團,1個裝甲炮兵團,有強擊火炮營加強。來自西線,1942年7月15日改編為裝甲步兵師,在B集團軍群地域充當陸軍總司令部預備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