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經常被忽略的問題是:為什么民主制度作為一種普遍人類制度只是過去一百多年才有的?我覺得理解這一點很重要,因為能幫助我們看清楚民主不是一種抽象的價值理念,而是涉及每個人的利益的問題。事實上,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制約權力、保護個人利益的需要。
出于兩方面的原因,傳統(tǒng)專制制度所能對民間利益構成的侵犯在近代之前相對有限。以中國為例,晚清之前中國既沒有全國范圍內的大規(guī)模運輸系統(tǒng),又沒有全國性的現(xiàn)代銀行體系,中國的第一個現(xiàn)代銀行——戶部銀行成立于1898年。在那種情況下,即使皇帝想要調配全國各地的資源來重點發(fā)展一個地區(qū)(例如首都),其運輸、調動資源的能力也微乎其微。一方面他沒有遍及全國的銀行幫他收集民間儲蓄,另一方面要把華南、華東的資源調到北京談何容易。
換句話說,除了征稅和制定某些商業(yè)規(guī)則外,在當時缺乏規(guī)模交通運輸網(wǎng)以及銀行體系的情況下,盡管皇帝和大臣并非民選的官員,但天高皇帝遠,他們對社會能造成的破壞相對有限,貪污腐敗風險也遠遠不如現(xiàn)在。今天一個小小的處長、銀行支行經理就能動輒挪用,貪污幾億元,這是連原來的皇帝都很難辦到的。技術落后無形中幫了老百姓的忙,從效果上制約了專制的破壞力。
但工業(yè)革命后情況變了,鐵路、輪船、飛機、電話的出現(xiàn),在方便了人們的生活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當權者調動民間利益的能力。與之相伴隨的社會財富的貨幣化、金融票據(jù)化,使得權力者可以進行比過去大許多數(shù)量級的掠奪。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對權力進行制約,如果人民沒有選擇當政者的權利,那老百姓的權利和財產就無法安穩(wěn)。所以,民主制度在全球范圍普及的過程跟工業(yè)革命、金融革命同步或稍微慢一拍,就不奇怪了。是工業(yè)革命、金融革命強化了的利益格局,要求有更可靠的限制并制衡國家權力的民主架構。
顯然,今天世界上許多國家選擇民主制度,不僅僅是對一種抽象的崇高價值的追求,更是非?,F(xiàn)實的需要。大多數(shù)國家都意識到,不能把人民的福祉寄托在統(tǒng)治者的善意和保證上,而必須對權力進行有效的制約和監(jiān)督。
三
問:在很多時候,人們似乎不到迫不得已,不到難以為繼,并沒有足夠的動力進行變革。
陳志武:從實際利益看,從明中期到晚清,中國的財政稅收基本是國民收入的3%左右。乾隆中期朝廷的財政收入在5 000萬兩銀子上下,相當于今天的95億元。到晚清,朝廷收入是8 000萬~9 000萬兩銀子,不到今天的200億元。跟今天國家一年39萬億的財政收入比,那時的朝廷開支還抵不上零頭。那時候的朝廷的確糟蹋不了什么東西,充其量幾千萬兩銀子。
可是,雖然現(xiàn)在一年的財政開支4萬億,但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不足,行政開支、形象工程占大頭,花在國民福利上的錢只占小頭。為什么會是這樣呢?歸根結底還是缺乏對行政權力、對政府預算的問責機制。在財政預算不透明又沒有公開聽證的情況下,政府開支當然不會注重人民福利。人大機構應該充分發(fā)揮作用,對行政權力進行有效的問責。
目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政府權力與責任的不對稱,行政增加審批權和征收稅費的隨意性,以及監(jiān)督問責的不力,已經在社會中形成了相當?shù)牟粷M,只有民主機制才能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