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陳的解釋,菜不但要好吃,還要能滿足食客的面子要求,這才能賣得快,特別是對于請朋友吃飯的人。
賣衣服的也是這樣,如果年輕男子帶著女朋友來買衣服,特別便宜的衣服,男青年是不好意思買的,即便那衣服穿起來很合身、很舒服,也不能買,給女朋友買這樣的衣服,男子自己覺得沒面子,女朋友也會覺得沒面子。過去的服裝攤位,精明的老板如果看見一對情侶進來挑選衣服,對他們中意的衣服立刻就信口開河地漲價,原本賣80元的,可以立刻漲到800元,這樣很可能就賣出去了,而如果照實說80元 ,很可能那對情侶根本不屑一顧,丟下衣服就走。當然,對于已經(jīng)結(jié)了婚,連孩子都有了的老夫老妻,店家是不敢這樣的,老夫老妻之間不講面子,只講里子,他們是既要物美,還要價廉,他們把這叫做實惠。
但在世俗社會里,在一個面子甚囂塵上的社會里,精明的商家會故意制造氣氛,讓“面子”更通行,讓面子無處不在。商家通過廣告告訴消費者,和朋友在一起喝哪種酒才算有面子,給父母送什么禮物才算有面子,給女朋友買什么牌子的衣服才算有面子,如此等等,對面子文化推波助瀾,恨不得讓人的一舉一動都和面子掛起鉤來。消費者被逼無奈,只好狠掏腰包買面子了。
當然,光商家一廂情愿,是無法讓面子文化發(fā)揚光大的。事實上,世俗社會的男男女女在無形中,都對面子非??粗兀荚谟幸鉄o意地推波助瀾,有錢人買了高檔名牌衣服,總想夸耀一番,得到一片驚嘆聲、羨慕聲,他們就覺得很有面子了,有車的,總愛在無車的朋友面前說一說車的好處,好讓無車者眼饞,他們覺得這也很有面子。曾經(jīng)比賽燒鈔票的大款、吃一桌幾十萬元黃金宴的人,他們燒的初衷、吃的初衷,當然也是覺得這樣很氣派,很能顯示他們的能力、實力,因此很有面子。
商家利用面子能多賺點錢,當然喜歡大家都愛面子,有錢人可以用豪奢來為自己爭面子,他們也覺得面子這個講究好,不然的話,賺這么多錢沒個正當名目顯擺,那豈不非常委屈!而“富貴不歸故鄉(xiāng),猶如錦衣夜行”,一句話,就將人心中那種要顯擺、愛顯擺的心理淋漓盡致地說了出來。
古人利用闊人愛顯擺的心理,發(fā)明了“打秋風(fēng)”,劉姥姥進大觀園,打了一回秋風(fēng),給自己搞了很多實惠,她老人家在實惠的同時,賈母、鳳姐可是興高采烈地顯擺了一回。某一個村子出了一名副市長,村中過會、修路、打井等,都去找這個副市長要錢,副市長如果不給,說自己沒權(quán)力批這種錢,那么在鄉(xiāng)親們面前就很沒面子了,因為鄉(xiāng)親們來找他,一見面就先恭維,讓他感覺極有面子,現(xiàn)在村里有了困難,也正需要用他的面子換到資金,于是副市長再怎么為難,也要想辦法給家鄉(xiāng)解決困難了。
三、面子巧用之二
婚喪嫁娶時的人情往來,本來是一種民間互給面子的聯(lián)誼活動,愛面子的人家里有了婚喪嫁娶之事,總愿意賓朋云集,這樣才顯得有面子,而前來的賓朋,空手來吃蹭飯,那是很沒面子的,賓朋是要送禮的,送的禮多、禮重,這個賓朋很有面子,當然,主人也很有面子。
當年漢高祖劉邦兩手空空,一文不名,在縣太爺為朋友呂公舉行的喬遷喜宴上,大喝一聲:“送錢一萬。”靠這一聲吆喝為自己爭得了暫時的面子,方得以親近呂公,博取了他的青睞。自劉邦之后,空手赴宴,卻高喊自己禮錢多多的人沒有了,究竟劉邦一代梟雄,極厚極黑,后世的人很難和他相比,但后世的聰明人,特別是有一定能量型面子的人,卻常常借婚喪嫁娶來斂錢,其原理,就是將自己擁有的能量型面子轉(zhuǎn)化為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