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xiàn)實中,聰明人會甜言蜜語地巴結(jié)強勢者,曲意奉承,說假話哄強勢者歡喜,而老實人不會這樣做,所以強勢者總是喜歡聰明人。在一個單位里,聰明人干活并不一定認真,也不一定刻苦,有些聰明人干脆就是偷懶磨洋工,可是聰明人在領(lǐng)導(dǎo)出現(xiàn)時,立刻就非常認真地干起活來,干得非常賣力,比所有的人都干得好,于是領(lǐng)導(dǎo)就看在眼里、喜在心頭。當然,這正是聰明人希望的效果。而老實人不是這樣,領(lǐng)導(dǎo)在,也是那樣干,領(lǐng)導(dǎo)不在,也是那樣干,所以當領(lǐng)導(dǎo)偶然出現(xiàn)時,老實人看起來工作并不突出,遠遠沒有聰明人的干勁大。
在社會上,聰明人會用邪門歪道,比如排隊買火車票,聰明人會插隊,就容易買到票。坐公共汽車,聰明人會強擠硬搶著上車,就容易坐上座位。工程上的投標,老實人總是按規(guī)矩來,而聰明人愛耍小動作,給招標方許諾好處呀、行賄呀,這樣一來聰明人就容易中標。
金庸的武俠小說風(fēng)靡華人世界,有趣的是,他的小說中,常把惡人寫得十分老實,這讓那些惡人顯得非??蓯?,比如《天龍八部》中的南海鱷神,就有許多古里古怪的臭講究,他自恃英雄了得,因此給自己立了一個規(guī)矩,就是--不殺無力還手之人。并發(fā)誓說,如果違反了這個規(guī)矩,就是烏龜王八蛋。在險峰上,段譽為了救木婉清,與南海鱷神大起沖突,南海鱷神惱怒之下就要扭斷他的脖子,段譽急忙喊道:“我無力還手,你快快殺了我吧。”南海鱷神一聽連忙放手,說:“想讓我做烏龜王八蛋,老子才不會上你的當!”為自己及時識破了段譽的“詭計”而慶幸不已。段譽用南海鱷神立的規(guī)矩治南海鱷神,不但保住了自己和木婉清的性命,還成功地將南海鱷神收成了自己的徒弟。
與惡人老實相反,金庸武俠小說里的很多正面人物往往是聰明人,比如黃蓉,那簡直是聰明了得,所以她才出道就斗敗了許多江湖上成名的人物,連赫赫有名的洪七公也被她巧使手段,不得不將自己的絕藝降龍十八掌傳給郭靖。黃蓉依仗自己的聰明,幾乎在任何事上都占上風(fēng),很少有人能奈何得了她。
《西游記》里,那些愛吃唐僧肉的妖精總是很老實,捉住了唐僧之后,如果母親健在,妖精總要將母親請來一同吃肉,母親不在的話,也要請師兄或師傅等尊長蒞臨,這給孫悟空打敗妖精創(chuàng)造了很多機會。妖精結(jié)拜為弟兄的,似乎都很仗義,幾乎都是同生共死,沒有一個被殺而他的結(jié)拜兄弟卻向?qū)O悟空投降的,反而是孫悟空“不光棍”,愛耍聰明,打不過了就去天上搬救兵。在陷空山無底洞,堂堂大圣,竟對一個女老鼠精束手無策,為了搬救兵,連地上打滾放刁這樣的事也干,最后靠告御狀搬了托塔天王帶兵下凡,這才擒殺了老鼠精。
在《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被寫得絕頂聰明,與孫吳聯(lián)合打敗了曹操后,輔佐劉備占住荊州,東吳來討要,就假稱是暫借,還哄得老實人魯肅做保人,說是在其他地方有了容身之地,馬上就歸還荊州。可后來劉備取了西川,東吳派魯肅來討要荊州,諸葛亮又設(shè)計謀,把個老實的魯肅整得東跑西顛,荊州就是要不回去。
當然,文藝作品里的正面人物,不可能聰明得沒了底線,畢竟是虛構(gòu)故事,有教化的作用在內(nèi)。但作品中正面人物的聰明,反映了一個現(xiàn)象,就是人們普遍對聰明的崇尚。
事實上,因為聰明人總是占上風(fēng),老實人總是吃虧,時間長了,崇尚聰明的心態(tài)、思維就產(chǎn)生了。老實人雖然老實,雖然仍想堅守底線,但為了生存,也不得不亦步亦趨地向聰明人學(xué)習(xí),不斷把自己的底線高度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