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節(jié):煙,如何隨風而去

世界到底怎么了 作者:朱焱


冬天去紐約,不要錯過一抹異域風情。這道風景說不上亮麗,但足以讓你為之動容。在寒風刺骨的日子里,總有那么幾個衣著單薄的上班族,毅然決然地沖出四季如春的辦公樓,心甘情愿地在公司門外瑟瑟發(fā)抖。他們唯一的取暖工具,只剩下叼在嘴上的香煙。

這道風景,讓我想起了高中時候的班主任。一到課間,這個大煙鬼肯定在教學樓外吞云吐霧。上課鈴是他掐滅煙卷的號令,剩下的煙把子不管有多長,他一定舍不得扔掉。捏著半根溫暖殘存的煙卷走進課堂,是他的經典形象。有一次同學們問他,為什么不把煙蒂扔掉?他說:“寧舍二畝地,不丟一煙屁?!比嗪逄么笮Α?/p>

對香煙的情深意切,抽煙的人體會最深。不過,如今的社會風尚留給煙民宣泄情感的空間越來越少。煙,正在隨風而去。用西方煙民的話說,自己所屬的社會群體被日益邊緣化。20世紀初的五年中,紐約的無煙運動讓全市成年吸煙人數(shù)減少了30萬,吸煙率下降了五個百分點。這要感謝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他是利用合法手段驅逐吸煙行為最成功的政治領袖。2002年上任伊始,他先是提高香煙稅,讓中低收入人群買不起煙。不久,他又強力推動市議會通過公共場所全面禁煙法案,把煙民趕出一切餐飲和娛樂場所,轟上大街。這些措施雖然遭到煙民和生意人的強烈反對,但是最終貫徹落實。不僅如此,布隆伯格市長還幾次自掏腰包,出資數(shù)億美元,支持全世界的煙草控制活動。

像布隆伯格這樣大刀闊斧禁煙的政治人物并不多見。吸煙這種事情,雖然惹人煩,但畢竟是個人行為,想管好不容易。在美國當官要看選民的臉色,紐約能投票的選民中有一百多萬煙民,布隆伯格一上臺就打擊一大片,他不怕得罪人嗎?再說,煙草產業(yè)在紐約歷史悠久。直到1920年,全北美州30%的卷煙產地在紐約市區(qū)。萬寶路(Marlboro)品牌的所有者、美國最大的煙草商菲利普?莫瑞斯(Philip Morris)一直把總部設在紐約曼哈頓。多年來,這個大財神多次以南遷要挾禁煙勢力。布隆伯格上臺一年后,菲利普?莫瑞斯終于付諸行動,以降低成本為由,南遷到弗吉尼亞州的里士滿城外。

2001年9月11日,紐約遭到恐怖主義襲擊。對于2002年上任的新市長來說,首要任務是經濟重建。老百姓吸煙這種事,可管可不管。這個時候,布隆伯格對煙草開戰(zhàn),他是怎么想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