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孔子與食品安全

孔子為什么這樣紅 作者:陳清華


 

記得有一部好萊塢大片《七宗罪》,此七宗罪分別為饕餮、貪婪、懶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憤怒,它們是嚴重違反天主教條的,是要遭永劫的。

社會為什么出現(xiàn)誠信危機?為什么有人要造假?要傷天害理?這恐怕都來自于人類的貪婪。

三鹿問題奶粉事件的發(fā)生,使得食品安全再次成為國人關注的熱門話題。“蘇丹紅”、“瘦肉精”之后,人們再次熟悉了另一個新名詞:三聚氰胺。

有關責任與道德的話語已經(jīng)說得太多,現(xiàn)在需要的是安撫人心,恢復信心,重整行業(yè),精進制度。我從《論語》里讀出了孔子的養(yǎng)生之道,跟大家分享一下。儒家文化的創(chuàng)始人孔子,生在春秋那樣的亂世,缺醫(yī)少藥,卻能年逾古?。ɑ盍?3歲),看來他很懂病從口入的道理。他說,“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意思是說,糧食不精細、疑似放了白蠟的,不吃;肉切得不細,不吃??鬃釉岢鲋摹鞍瞬皇场?,即:食物變了顏色不吃,變了味不吃,糧食陳舊了不吃,不新鮮的蔬菜不吃,不新鮮的魚肉不吃,作料放過了的菜不吃,烹調(diào)不當?shù)氖澄锊怀?,小攤上的酒和熟肉不吃?/p>

孔子的心態(tài)還非常樂觀,一直有一顆平常心,從未把自己當名人來居高臨下。他提出了“仁者壽”的觀點,很重視養(yǎng)德養(yǎng)神,修身礪性。這一點很重要。拿最近的“三鹿事件”來說,企業(yè)辛辛苦苦搞大,卻因貪圖蠅頭小利,被三聚氰胺一下子打倒在地,可謂利欲熏心砸了自己的腳。利欲熏心,說白了不就是賺錢太心切了嘛。而類似的事件在中國并非三鹿一家。利欲熏心、急功近利,最終的結果是害人害己。

曾國藩“30歲臨大憂大辱而不易其?!?,心態(tài)多好啊。最近看到報道,陳燮霞獲得的各級政府的獎勵和企業(yè)的捐贈總額,超過了455萬元。陳燮霞的父親陳細泉卻說:“獎金都由她自己支配,我們不管。我們在村里的房子住得挺好的,不會搬家。我們一家人的生活觀念不會因為她的金牌而改變,只要身體允許,我就會繼續(xù)種甘蔗和香蕉?!标愛葡嫉母赣H“富貴不能淫”,也是有平常心的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