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面的實質(zhì)是什么?我想不用說大家都知道了,就是無形之中減損老百姓的財產(chǎn)性收入。
此外,王莽對內(nèi)對外都惹了一些亂子,他屢次更改官制與官名,不斷挑起對對匈奴和其他民族的戰(zhàn)爭,這都加重了政治混亂和社會的經(jīng)濟負擔(dān)。這下子不但豪強不高興,連農(nóng)民也被沉重的賦稅給壓毛了!到天鳳四年(公元17年),終于爆發(fā)了綠林、赤眉大起義。
后來,綠林軍越鬧越大,攻入了長安。在最后的混亂中,王莽被一個仇恨他的普通商人所殺。新朝也就此被“咔嚓”掉了,壽命才15年多一點。
《漢書》上把王莽列為“逆臣”,后世對他的評價也不高。直到現(xiàn)代,才有人出來替他翻案,胡適的看法就是一個代表,他說:“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p>
名人的看問題的角度畢竟與常人不同。胡適認為,王莽的改革也有好的,就是“土地國有、均產(chǎn)、廢奴”三大政策,這是要建立古代的社會主義烏托邦。
王莽是不是要搞烏托邦,不是咱們在這兒能說清楚的事。
他在金融改革上的超常想象力,才是咱們要注意的。
正因為有他的敢想敢干,中國貨幣史上才有了空前百花齊放的一頁!
他創(chuàng)造了人類史上最復(fù)雜的幣制
王莽的政治經(jīng)濟改革,有的還可以理解。他是一個虔誠的儒家理想主義者,一心向往夏商周盛世,他推行的土地國有化,就是傾慕商朝的“井田制”。他禁止買賣奴婢,多少是替底層群體著想,大概是受了孟子的民本思想的影響。
但是他所搞的貨幣改革,卻不知道圖的是什么。
自古皇帝是老大,凡是老大,胡來也沒人能管。所以現(xiàn)在有的公司董事長、總經(jīng)理什么的,往往都會胡來,一直到翻船為止。
王莽執(zhí)政以后,在八年時間里,竟然進行了四次幣制改革。每次所謂的改革,都是以小換大,以輕換重,實際上是用劣幣換良幣,非要把老百姓手頭那點錢弄到國庫里來不可。
他還沒當(dāng)上皇帝的前兩年,就開始了第一次幣制改革。這次改革,王莽自稱依據(jù)的是“子母相權(quán)論”,是為了給人民帶來方便的。
改革是以“五銖錢”做基準(zhǔn),新發(fā)行了幾種“大錢”。
一、 大泉,重12銖,每枚值五十錢(學(xué)名“大泉五十”)。
二、 契刀,每枚值五百錢(學(xué)名“契刀五百”),
三、 金錯刀,每枚值五千錢(學(xué)名“一刀平五千”)。
這后面的兩種“刀”,已經(jīng)不是通行的方孔圓錢了,但也不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刀幣,而是一種全新的錢形,有點像現(xiàn)代的門鑰匙。
其中的金錯刀,形制獨特,堪稱“錢絕”。在刀環(huán)上,有“一刀”兩字凹進去(陰文),字上鍍有黃金。因為古代的鍍金不叫鍍金,叫“錯”,故而得名“金錯刀”。
這把小刀的重量約20—40克,鑄工精美,是為歷代收藏家所看重的稀罕物兒。
隨著新幣的推出,王莽先生還有配套措施,他下令今后黃金國有,凡是私人不得收藏黃金,政府用兩把金錯刀兌換民間一斤黃金。
從新幣的超高幣值上,我們就能看出,這個改革家皇帝沒安好心,一枚新幣就要換老百姓那么多五銖錢,這不是搜刮民財是什么?
兩把金錯刀,用的黃金少到幾乎可以不計,就要換人家的一斤黃金,這就更等于明搶了!而且黃金收上來以后,有很多還沒給人家及時兌換金錯刀——后來干脆賴了賬。
這已經(jīng)不是政府在金融上與民間博弈,而是政府動用政治權(quán)力巧取豪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