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罪犯”站在這一間房子的門外,個個心里打鼓。說不定訓(xùn)話者高聲點到了誰的名字。還沒有等他自己出隊,就有兩個年輕力壯的監(jiān)改人員,走上前去,用批斗會上常用的方式,把他倒剪雙臂,拳頭按在脖子上,押出隊列,上面是耳光,下面是腳踢。清脆的耳光聲響徹夜空。更厲害的措施是打倒在地,身上踏上一兩只腳——一千只腳是踏不上的,這只不過是修辭學(xué)的夸大而已,用不著推敲,這也屬于我所發(fā)現(xiàn)的“折磨論”之列的。
這樣的景觀大概只有在十年浩劫中才能看到。我們不是非常愛“中國之最”嗎?有一些“最”是頗有爭議的;但是,我相信,這里決無任何爭議。因此,勞改大院的晚間訓(xùn)話的英名不脛而走,不久就吸引了大量的觀眾,成為北大最著名的最有看頭的景觀。簡直可以同英國的伯金翰宮前每天御林軍換崗的儀式媲美了。每天,到了這個時候,站在隊列之中,我一方面心里緊張到萬分,生怕自己的名字被點到;另一方面在低頭中偶一斜眼,便能看到席棚外小土堆上,影影綽綽地,隱隱約約地,在暗淡的電燈光下,在小樹和灌木的叢中,站滿了人。數(shù)目當(dāng)然是數(shù)不清的。反正是里三層外三層的人不在少數(shù)。這都是趕來欣賞這極為難得又極富刺激性的景觀的。這恐怕要比英國戴著極高的黑帽子,騎在高頭大馬上的御林軍的換崗難得得多。這儀式在英國已經(jīng)持續(xù)了幾百年,而在中國首都的最高學(xué)府中只持續(xù)了幾個月。這未免太煞風(fēng)景了。否則將會給我們旅游業(yè)帶來極大的經(jīng)濟(jì)效益。
還有一點十分值得惋惜的是,我們晚間訓(xùn)話的棚外欣賞者們,沒有耐性站到深夜。如果他們有這個耐性的話,他們一定能夠看到比晚間訓(xùn)話更為陰森森的景象。這個景象連我們這個大院里的居民都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看到。偶爾有一夜,我出來小解,我在黑暗中看到院子里一些樹下都有一個人影,筆直地站在那里,抬起兩只胳臂,向前作擁抱狀。實際上擁抱的只是空氣,什么東西都沒有。我不知道,我們這幾個棚友已經(jīng)站在那擁抱空虛有多久了。對此我沒有感性認(rèn)識,我只覺得,這玩意兒大概同噴氣式差不多。讓我站的話,站上一刻鐘恐怕都難以撐住。棚友們卻不知道已經(jīng)站了多久了,更不知道將站到何時。我們棚里的居民都知道,在這時候,什么話也別說,什么聲也別出。我連忙回到屋里,在夢里還看到一些擁抱空虛的人。
(五)離奇的規(guī)定
在黑幫大院里面,除了有《勞改罪犯守則》這一部憲法以外,還有一些不成文法或者口頭的法規(guī)。這我在上面已經(jīng)說過幾句。現(xiàn)在再選出兩個典型的例證來說上一說。
這兩個例證:一是走路不許抬頭,二是坐著不許蹺二郎腿。
我雖不是研究法律的學(xué)者,但是在許多國家呆過,也翻過一些法律條文;可是無論在什么地方也沒有看到或者聽到一個人走路不許抬頭的規(guī)定。除了生理上的歪脖子以外,頭總是要抬起來的。
但是,在北京大學(xué)的勞改大院里,牢頭禁子們卻規(guī)定“罪犯”走路不許抬頭。我不知道,他們是怎樣想出這個極為離奇的規(guī)定來的。難道說他們讀到過什么祖?zhèn)鞯拿氐?或者他們得到了像《水滸》中說的那種石碣文?抑或是他們天才的火花閃耀的結(jié)果?這些問題我研究不出來。反正走路不許抬頭,這就是法律,我們必須遵守。
除了在個人的牢房里以外,在任何地方,不管是在院內(nèi),還是在院外,抬頭是禁止的。特別在同牢頭禁子談話的時候,絕對不允許抬頭看他一眼的。如果哪一個“罪犯”敢于這樣干,那后果真是不堪設(shè)想。輕則一個耳光,重則拳打腳踢,甚至被打翻在地。因此,我站在牢頭禁子面前,眼光總是落在地上,或者他的腳上,再往上就會有危險。他們穿的鞋,我觀察得一清二楚,面孔則是模糊一團(tuán)。在干活時,比如說抬煤筐,抬頭是可以的。因為此時再不允許抬頭,活就沒法干了。有一次,我們排隊去吃飯,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我稍稍抬了一下頭,時間最多十分之一秒。然而押送我們到食堂的監(jiān)改人員立即作獅子吼:“季羨林!你老實點!”我本能地期望著臉上挨一耳光,或者腳上挨一腳。幸而都沒有,我從此以后再也不敢不“老實”了。
至于蹺二郎腿,那幾乎是人人都有的一個習(xí)慣。因為這種姿勢確實能夠解除疲乏。但是在勞改大院里卻是被嚴(yán)厲禁止的。記得在什么書上看到有關(guān)袁世凱的記載,說他一生從來不蹺二郎腿,坐的時候總是雙腿并攏,威儀儼然。這也許是由于他是軍人,才能一生保持這樣坐的姿勢。我們這一群“勞改罪犯”都是平常的人,不是洪憲皇帝,怎么能做得到呢?
還有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我想在這里提一提。我在上面已經(jīng)說到過,我們“罪犯”們已經(jīng)丟掉了笑的本領(lǐng)。笑本來是人的本能,怎么竟能丟掉了呢?這個“丟掉”,不是來自“勞改憲法”,也不是出自勞改監(jiān)督人員的金口玉言,而是完全“自覺自愿”。試問,在打罵隨時威脅著自己的時候,誰還能笑得起來呢?勞改大院里也不是沒有一點笑聲的,有的話,就是來自牢頭禁子口中的。在寂靜如古墓般的大院中,偶爾有一點笑聲,清脆如音樂,使大院頓時有了生氣。然而,這笑聲會在我們心中引起什么感覺呢?別人我不知道,在我耳中心中,這笑聲就如鴟鸮在夜深人靜時的獰笑,聽了我渾身發(fā)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