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節(jié):我們的邊緣大腦(8)

FBI教你破解身體語言 作者:(美)喬·納瓦羅


女性的安慰行為則有很大不同。例如,有時女性的頸部安慰行為表現(xiàn)為撫摸、扭轉(zhuǎn)或把玩她們的項鏈,當(dāng)然是在她們戴項鏈的前提下。正如前面提到的,女性還有一種頸部安慰方式,那就是用手覆蓋她們的胸骨上切跡。很多女性在感到壓抑、心神不定、受到威脅、恐懼、不適或焦慮時就會用手觸摸或覆蓋這一部位。有趣的是,懷孕的女性最初會把手移向頸部,但最后一刻,她還是會將手放在肚子上,仿佛要蓋住她的胎兒似的。

如果一名女性開始把玩自己的項鏈,說明她可能有點緊張了。但是,如果她將手指伸向了頸窩(即胸骨上切跡),則說明有什么事情令她焦慮不安了。大多數(shù)情況下,如果她使用右手蓋住自己的頸窩,她會用左手托住手肘。壓力過后,或當(dāng)不愉快的討論暫停的時候,她的右手會放低一些,并逐漸放松下來抓住左臂。如果局面再次緊張,她的右手會再次上升至胸骨上切跡。說起來,手臂的運動有點像應(yīng)力計上的指針,它總是根據(jù)壓力的程度變化著,從靜止上升至頸部(垂直),然后再回落。

臉部安慰行為

觸摸或按撫臉部是緩解壓力的常用方法。主要動作包括:搓擦前額、觸摸及抿或舔嘴唇、用拇指拉或捻耳垂或食指、按撫臉部或觸摸胡須、把玩頭發(fā)等,這些動作都能在人類遇到壓抑境況時起到安慰的作用。正如我們前面提到的,有些人會通過鼓足腮幫然后再緩緩呼氣達到安慰自己的目的。臉部有很多神經(jīng)末梢,這使它成為邊緣系統(tǒng)進行自我安慰的理想?yún)^(qū)域。

聲音安慰行為

吹口哨也是一種安慰行為。黎明或黃昏時分、行走在陌生城市或廢棄走廊的人會努力吹口哨,讓自己平靜下來。有些人甚至?xí)匝宰哉Z,目的也是為了緩解當(dāng)時的壓力。我有一個朋友,他感到緊張或心煩意亂時,就會說個不停。有些觸覺和聽覺安慰方法是可以同時使用的,如用鉛筆敲桌子或用手指打節(jié)拍等。

過多的哈欠

有時,我們會看到某些處于壓力狀態(tài)下的人不停地打哈欠。其實,哈欠不僅僅是“深呼吸”的一種方式,當(dāng)我們感到口干時,打哈欠會將壓力傳遞到唾液腺上,這時,嘴巴內(nèi)外結(jié)構(gòu)的伸張會迫使唾液腺釋放出水分,來緩解憂慮造成的口干。這種情況下,人們打哈欠并不是因為沒睡好,而是因為有壓力。

搓腿動作

搓腿動作是一種經(jīng)常被忽略的安慰行為,因為這一動作通常是在桌子下方完成的。通常,人們會出現(xiàn)將一只手(或雙手)放在一只腿(或雙腿)上,然后沿著大腿向下搓至膝蓋(見圖16)。有些人只做一次,但是大多數(shù)人會反復(fù)做這樣的動作,或者反復(fù)按摩腿部。這樣做的目的不只是為了擦干手掌上的汗,主要還是為了消除緊張感。這種非語言行為值得我們好好觀察,因為它能有效地反映出一個人是否處于壓力狀態(tài)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