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學校不教的內容,是不是要先教給孩子?
鄰居們看到小學三年級的女兒還在任意玩耍,都覺得不可思議。她們總是說,媽媽心態(tài)好也就算了,這么大的孩子怎么也這么沒有想法啊。我希望能和孩子一起度過幸福、安逸的人生,但又不能忽視別人的眼光。我該怎么辦?
學校就是學習的地方!
人們都說,很多東西學校不教,所以如果孩子不在家里學點再去,就會落后于別人。但事實并非如此。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這不可能。老師不可能整堂課都在問:“這個在輔導班學過了吧?那個也學過了吧?”可能這部分內容老師會跳過,但是另一部分老師肯定會講。怎么可能每個科目,每個老師一天到晚都會那么問?從現(xiàn)實角度出發(fā),你覺得可能嗎?
事實不是這樣的。絕大部分老師都會兢兢業(yè)業(yè)地將知識傳授給孩子們。放學后去上輔導班會耗費孩子大量精力。第二天來到學校,孩子們要么無精打采,要么直接趴著睡覺,面對這樣的學生,老師們怎么可能有上課的熱情呢?有位老師告訴我,看到我的孩子精神奕奕地望著她,使她充滿干勁。
考試都是由學校的老師出題的,所以學校的課程不能不聽。孩子的能量就像電池一樣,在外耗費得太多,在學校電量就會不足。在家里好好休息才能讓這塊電池充滿電,使孩子游刃有余地應付學校生活。所以我選擇了學校,而不是輔導班。
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要認真上學,認真聽講,保質保量地完成作業(yè),之后就可以休息了。小學三年級正是充滿活力、盡情玩耍的時候。如果你不能接受周圍人送孩子去輔導班的行為,就沒必要和他們一樣。
看著自由玩耍、開心學習的孩子,媽媽會體會到無以復加的喜悅。為了體驗這種喜悅,我從來沒有送孩子們去過輔導班。既省錢,又省力,還能和孩子們盡情地笑、盡情地玩兒,何樂而不為呢?為了歡笑和快樂,我放棄了輔導班,也放棄了和別人作比較。我一直都在為今時今日的這種生活而努力著。我放棄了很多東西,結果沒想到反而給我?guī)淼脑S多珍貴的禮物。
已經分別是22、24歲的兩個孩子,在他們兩周歲之后的漫長歲月里,一直向我展示著什么是幸福,教會了我人生的真正意義所在。這一收獲遠遠超過了優(yōu)秀成績單、名牌大學錄取通知書的價值。把孩子當成孩子來看待,他們自然會慢慢成長。世界上不會有比養(yǎng)育孩子收益更高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