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怎樣才能不打孩子?
打完孩子,不知如何是好
為了“教訓”孩子,我無意中打了他一下,不僅孩子受到驚嚇,也讓我不知所措。
請立刻向孩子道歉。我觀察了一下周邊的人,發(fā)現(xiàn)有些父母會因為微不足道的事打小孩,似乎打小孩已成了一種習慣。他們的孩子也習慣了被父母“修理”,所以被父母懲罰也滿不在乎。越打越不聽話,越不聽話就越打孩子,形成了惡性循環(huán),我想說的是,父母絕對不能養(yǎng)成打孩子的習慣。
沒罵過人的人,無論碰到多冤枉、多郁悶的事都不會罵粗口,即使是與別人激烈爭吵,也不會。因為壓根不知道有哪些粗話,即使知道也因為從來沒說過,很難破口大罵。和罵人一樣,打孩子也是不做為妙。不要想著用打的方式教育孩子,而是要通過積極的方式將孩子引向正軌。
如果失手打了孩子,一定要勇于承認,并向孩子道歉。孩子看到這樣的父母,也會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并會請求你的原諒。當然,畢竟是小孩,你不能指望他一次性改掉所有毛病,也不能指望他再也不犯錯。但無論如何,當孩子犯錯時,都請父母們笑臉相迎,溫柔、和緩地指出他的過錯。假以時日,您的孩子一定會成長為極少犯錯、堂堂正正的人。
習慣性地打孩子怎么辦?
因為我3歲的孩子太不聽話,我在盛怒之下打過他一次。之后只要他做錯了事,我就會不自覺地動手。明明知道這樣做不對,但還是會去體罰孩子。事后,我都會深深地自責,也很后悔。怎樣才能不再打孩子呢?
孩子真的犯了該打的錯誤嗎?
雖然是親生骨肉,但動不動就頂嘴、說謊、蠻不講理的孩子并不總是那么惹人疼愛??粗挚抻拄[、永不疲倦的孩子,媽媽們常常會感到筋疲力盡,更何況是處于“討厭的3歲”這一階段的孩子。想整天用微笑和稱贊去感化他,對任何一位媽媽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又有什么辦法呢?作為媽媽,你年齡比孩子大,個子又比孩子高,不就應該絞盡腦汁去教育好孩子嗎?
媽媽們動手打孩子是因為怕孩子誤入歧途。當發(fā)現(xiàn)大聲責罵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時候,媽媽們往往會想到動用成人的力量,去教訓孩子。其實責罵也好,體罰也好都不會有什么好效果,頂多能解決表面問題,并不能治本。媽媽們應該先想清楚是不是非打不可,然后再作決定。因為隨著孩子慢慢長大,逐漸有自己的想法,與母親“對著干”的事將會越來越多。
有位媽媽三番五次地問孩子有沒有完成作業(yè),始終沒有得到孩子的答復,她就直接動手教訓了孩子一通。不回應媽媽真的是該打的事情嗎?如果問過幾次都沒有回應,媽媽就應該先去看看孩子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還是作業(yè)太難,或者是心情不好……觀察這些細節(jié)不正是媽媽的職責嗎?搞清楚原因之后,就應該囑咐孩子:無論什么情況下,媽媽問了你,你都應該答應一聲。那位媽媽說,聽了我的建議,突然開了竅,意識到“不回應媽媽真不是一件該打的事!”
很多媽媽都會后悔當初太急躁、太生氣打了孩子,事后想想并不是什么大事。所以請媽媽們想清楚“是不是真的該打?”“是不是真的要打?”媽媽們要知道孩子們犯錯只是因為他們還是孩子,長大了并不會繼續(xù)這樣。隨著孩子長大,他們會更加聽話,更加有注意力,各方面都會越來越好。
一位小學生的媽媽問我:“怎樣才能不揍小孩就能教育好他?”天啊,不僅僅是“打”的程度,居然說“揍”。很顯然這是一位習慣了打孩子的家長。我問她:“因為什么要打孩子?”
“因為小孩在飯店太鬧了?!?/p>
“這種事該打么?打了之后就再也沒有發(fā)生過這種事了么?”
“當然不是。之后鬧得更厲害,所以又打了一頓?!?/p>
用打是教育不好孩子的。是啊,在飯店吵鬧的孩子,雖然是不講規(guī)矩,但也不至于被打。帶小孩去飯店,大人們不要只顧自己聊天,也要關心一下孩子,說一些他們也聽得懂的趣事,比如,上次旅行的經(jīng)歷、關于美食的故事、好看的電視劇情節(jié)等等。我們的飯桌這么有趣,孩子怎么會想跑去玩別的,跑去大吵大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