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農村生活(9)

最草根生活 作者:真柏


每年為鄉(xiāng)鄰銷掉千萬苗木

上個世紀的70年代中期,經常會有一些北方的企業(yè)到蕭山來收購苗木,他們用的都是現金,而且收購的價格也相對較高,一些農民嘗到了甜頭之后,就紛紛開始在地里種植更多的苗木。種苗木比種糧食來錢!這個信息很快在蕭山農民中轉播開來。于是,我也跟其他農民一樣,在自己的2分地里扦插了水杉和法國梧桐的小苗,每年種苗木的收入雖然只有幾十元錢,但在當時也算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

1983年,國家號召植樹造林,蕭山市政府動員農民培育小苗,于是,家家戶戶都開始嫁接龍柏,1985年上半年,苗木價格達到了高峰,當年嫁接的小龍柏苗就能賣出每株2.5-2.8元的價格。其實那個時候蕭山的苗木品種挺單調的,也就是龍柏、茶花、茶梅、五針松等幾個品種,但就是這幾個品種的苗木,卻被賣瘋了。五針松是按針束多少論價的,茶花茶梅更是以葉片論價,每片葉子可以賣到五塊十塊的,經營苗木使蕭山出了不少暴發(fā)戶。

你別看我現在經營的苗木規(guī)模這么大,其實那個時候我并沒有趕上趟。我這個人思維跟別人有點不一樣的,當時苗木那么火爆,可我總覺得那是不正常的現象,里面有太多人為炒作的因素,好景不長的,所以除了原來的那2分苗地外,我并沒有去趕熱鬧擴大苗木種植面積。當時蕭山正在大規(guī)模地開發(fā)建設,我就看準行情搞了一些建筑材料方面的生意,多多少少也賺了點錢,在村民大伙心目中也算是個能人了。

事實證明,我的預感是有道理的。僅僅過了一年,國家開始進行宏觀調控,曾經身價百倍的蕭山苗木就首當其沖受到了沖擊,迅速走向了低谷。到了1986年,苗木經營跌入了最低潮,大批龍柏、茶花積壓在苗地里,苗農們一籌莫展,都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很多沉不住氣的苗農甚至把地里已經跌得一文不值的苗木拔起來當柴禾燒,從而演繹出了聞名全國的“龍柏燒狗肉”的慘痛經歷。

那時候我們寧圍鎮(zhèn)豐東村也有一個苗木場,是集體性質的,本來經營得就不怎么樣,隨著蕭山苗木業(yè)的日漸低靡,豐東苗木場更是陷入了絕境。苗場面積雖有20多畝,但苗木品種單調,質量很差,僅有地柏、龍柏兩個品種,90%的苗木都滯銷在地里,根本找不到銷路。整個苗場資金嚴重短缺,可以說是一貧如洗,10多名職工已有兩年多沒有領到工資了。

村干部看我辦事比較穩(wěn)重,也有些做生意的經驗,就找上門來跟我說:“國昌啊,我們村的苗木場日子很難過,這你是知道的,關鍵是沒有懂經營的人啊。怎么樣,你能不能把這副擔子挑起來?”

雖然我知道當時的豐東村苗木場是副爛攤子,但我這個人就是特別要強,喜歡干別人干不了的事。既然村干部都這么看得起我,讓我來牽頭振興苗場,我當然不能做縮頭烏龜了。

得知我要承包村里的苗場,家里人都很擔心。不少村民也表示不可理解,有人甚至在背后說:“王國昌這回是不是腦子出問題了,這苗場明擺著是個火坑,他也敢往里面跳?”大家的擔憂和誤解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我心里對自己是很有信心的,通過分析我認為,蕭山苗木之所以會銷路不好,并不是市場不需要,其實市場對苗木仍舊是有很大需求的,關鍵原因還是由于我們的苗木品種和規(guī)格都太單調、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經營方式又不夠靈活。所以我堅信,只要調整思路、找對方向,是完全可以扭轉形勢的。

我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砍掉了苗場里所有質量差的苗木,騰出苗地引進了一批市場需求的品種,如黃楊、女貞等。因為質量是苗場生存之本,只有生產適銷對路、質量過硬的苗木品種,苗場才有可能起死回生,才有發(fā)展的希望。通過一段時間的逐步調整,苗場的生產結構變得合理起來了,在保留了部分優(yōu)勢柏類苗木的基礎上,黃楊、杜鵑等市場銷路比較好的苗木也開始成為豐東苗木場的拳頭產品。

市場經濟需要主動出擊。有了好的產品,還需要勤吆喝、善推銷,否則再好的東西也是“藏在深巷無人知”啊。該怎么推銷自己的苗木呢?我想到了《中國花卉報》,這是我國唯一的一份花卉苗木行業(yè)的專業(yè)報紙,從1985年該報創(chuàng)辦起,我就一直訂閱這份報紙,在苗農中很有影響的。抱著試試看的心情,我花了不到一百元錢在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小廣告。嘿,想不到效果還真挺好的,廣告登報之后的一段時間里,我接到了很多客戶要求購苗的電話,其中有很多電話是從外地打過來的。通過報紙的廣告宣傳,當年苗木場就獲利一萬多元,實現了從未有過的喜人業(yè)績。從那以后,我每年都要在《中國花卉報》上刊登廣告,至今都已20年了,從未間斷過。

雖然苗場取得了可喜的效益,但要扭虧為盈,前賬清欠,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第一年的利潤雖然有一萬多,可職工要發(fā)工資,苗場需要養(yǎng)護費用,還是入不敷出啊,如何解決眼前的困難?我苦思冥想了很久,終于想出了一個“以場養(yǎng)場”的辦法。當時蕭山正大力推進工業(yè)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的沙石量很大,而我在承包豐東村苗木場之前搞過建材生意,這方面是有些實踐經驗的。于是在承包苗場的當年,我又在苗場門口辦了一個沙石場,工人兼顧“兩場”的工作,我就可以用沙石場的收益來養(yǎng)活苗木場了。沙石場開辦第一年,就有了2萬多元的收入,我用這筆錢補發(fā)了10多名職工兩年多的工資。大家拿到工資后都十分開心,工作起來都很有激情了。用這個“以場養(yǎng)場”,很快就使原本動蕩不定的人心得到了穩(wěn)定。

有沙石場這個堅強的后盾,我的苗木場開始漸漸地有了起色。1991年,苗場內的大葉黃楊扦插苗銷售額首次突破20萬元,此時苗場終于真正走出了困境。之后的幾年時間里,我開始不斷擴大規(guī)模,增加品種,生意就像滾雪球一樣越做越大。

這個沙石場一共經營了八年,成功地幫助苗場度過了最困難的時期。到1995年,苗場已經發(fā)展到80多畝的面積,每年都有不錯的經濟效益了。這時,我就把沙石場給停掉了,開始一門心思搞苗木生產和經營。

此后的十年時間里,我們豐東園藝場每年都有跳躍式的發(fā)展,苗木品種和基地面積成倍增長,經濟效益更是連年翻番。目前,我們豐東園藝場已擁有三個分場,苗場總面積達到了1200多畝,生產苗木品種400多個,年銷售額達3000多萬元,成了蕭山花木業(yè)的一家龍頭企業(yè)。2002年,我當選為蕭山花卉協(xié)會會長,并當選為蕭山區(qū)人大代表,成了蕭山苗農的代言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