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少說廢話

世說心語:劉墉處世秘笈 作者:(美)劉墉


去年十二月我在臺北參加了一個醫(yī)學座談會,到場的都是名醫(yī)。其中有位醫(yī)生談到他的一個同事,有一天晚上背痛,跑回自己醫(yī)院急診,才到就不疼了,請當班的同事檢查一下,認為沒什么大問題,就回家了,沒想到第二天正吃早餐呢,突然胸口劇痛,因為心血管剝離,送到醫(yī)院,已經回天乏術了。

說到這兒,那位已經做大學副校長的醫(yī)生突然當著幾百位在場聽眾的面哭了。他哭急診室的醫(yī)生第一次沒能細細檢查,更責怪那死去的醫(yī)生,明明自己是專家,為什么還那么輕忽,甚至自己說自己應該只是扭傷、神經痛,使得給他檢查的醫(yī)師這么一聽,也就沒往嚴重的地方去想。

我有不少醫(yī)界的朋友,所以對醫(yī)生挺了解。我發(fā)現(xiàn)醫(yī)生雖然會給病人診治,卻常常忽略自己。偏偏因為他們是專家,當他自己認為自己沒事的時候,別的醫(yī)生也容易放松戒備,心想你自己都不覺得怎么樣,誰比你更知道自己,應該就沒事吧!

譬如我有個醫(yī)生朋友,有嚴重的糖尿病,有一陣子他打球的體力很差,我偷偷問他太太有沒有發(fā)現(xiàn),他太太說不清楚病情,又說他丈夫是醫(yī)生,自己會照顧自己。還有一回,我問這個醫(yī)生朋友,總是建議過了五十歲的病人作直腸鏡檢查,他自己有沒有按時檢查?

你猜我那醫(yī)生朋友怎么答?他說他六十歲了,從來沒作過,檢查出來怎么辦?

你千萬別覺得不可思議,要知道人都有個毛病,就是怕身體檢查發(fā)現(xiàn)問題,有的人因此不查,連該作的定期驗血都不作,就算有了病征,去看醫(yī)生,還可能有個潛在的心理,認為自己沒病,也可以說他不愿面對自己的病,而且這心理可能包括醫(yī)生在?。

說到這兒,進入了說話技巧的主題,也就是“少說廢話”。千萬別在應該聽別人說話或專心做事的時候,在旁邊??嗦嗦。要知道,當你?嗦的時候,很可能影響別人的判斷,失去聽別人意見的機會,或造成對方的錯誤。結果損失的是自己。

就繼續(xù)前面醫(yī)生的話題,談談看病吧!你知道有多少病人,明明去找醫(yī)生看病,卻從一開始就自己在扮演醫(yī)生嗎?讓我說個故事:

老王剛旅行回來,從在美國,就覺得胸口常疼,而且愈來愈嚴重,不得不去就醫(yī)。按說他只要告訴醫(yī)生他從什么時候、哪里不舒服、胸口怎么疼就成了。那老王卻可能一見醫(yī)生,先自己下判斷:

“醫(yī)生!我最近左邊胸口老疼,不過是老毛病了。每次提重東西,尤其旅行提很重的行李之后,就會疼!我這次八成也是因為到美國旅行一路行李提上提下造成的。您給我開點止痛藥就成!”

那醫(yī)生心想這是老毛病了,再聽一聽、敲一敲,搞不好,醫(yī)生一邊聽,那老王還一個勁地吹牛,說美國怎么好玩,迪士尼怎么精彩呢!結果明明應該作心電圖,甚至戴二十四小時監(jiān)測,到頭來全沒做,只給老王開點止痛和肌肉松弛的藥,就讓老王回家了。

老王當然也很高興,因為醫(yī)生證實了他只是因為提太重的東西,拉傷了肌肉,根本就是老毛病。

豈知,老王才進家門,突然一捂胸口,倒地不起,心臟病發(fā),死了!

請問,是誰害了老王?是他自己啊!誰讓他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影響了醫(yī)生的判斷。

我在上一章里,提到職員不應該以自己的主觀影響老板,因為你不是老板,老板作正確的判斷,需要的是客觀的資料。今天則強調一點,就是有些東西你可以說,但不必先說。

譬如你要裝修房子,找來設計師。既然他是專家,你應該先聽他怎么說,而不是自己先講:我覺得這個門可以改到那邊,這里加個屏風,床頭上面像旅館一樣,加幾盞石英燈,地上用?光的石英磚……。

請問,你這一說,設計師還能發(fā)揮他的創(chuàng)意嗎?你怎不想想,因為他是專家,能提出你完全想不到的好點子,比你原先的構想好得多呢?如果再碰上個圖省事的設計師,你怎么說,他怎么辦,辦得不好,反正是你的意思,你也不好不接。到頭來,請問,是他作設計師,還是你作設計師?如果都由你作了,連材料都自己想好了,你又何必付那么多設計費?

不必說的時候先說,是人們的通病,你可能知道當人數(shù)鈔票的時候,千萬別去打擾,卻可能在銀行職員給你填表格,或醫(yī)生給你開藥單的時候,一個勁的跟他說話,如果金額弄錯了、帳號寫錯了、藥開錯了,你要怪誰?

所以無論看病、裝修、上銀行、找律師,都要懂得有些話得先憋著。

不是不說,而是等該說的時候才說。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