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的宗教是生死無悔(1)

靈魂的臺階 作者:王石


9月15日,晨,鼓聲,低沉悠長的喇叭聲。

賓館對面是著名的扎什倫布寺。

順著聲音步入寺院。

扎什倫布寺全名為“扎什倫布白吉德欽曲唐結(jié)勒南巴杰瓦林”,意為“吉祥須彌聚福殊勝諸方州”,是后藏最大的寺廟,黃教六大寺院之一。1447年,由后來被追認為一世達賴喇嘛的根敦珠巴興建,歷時12年而成。17世紀初,羅桑確吉堅贊在此任法臺時,受封四世班禪,從此扎什倫布成為歷代班禪喇嘛駐錫之地。如今,十一世班禪長期在北京居住,而“金瓶掣簽”選十一世班禪時落選的歸桑旺堆,倒是居住于扎什倫布寺,享受“準活佛”的待遇。

眼前是典型的黃教寺院建筑,沿山勢而起,宮殿錯落密布,金頂紅墻,占地15萬平方米,周長3 000多米,十分壯觀。建筑布局靈活,和漢傳佛教寺廟注重對稱很不同,多為多層方形平頂?shù)牡飿鞘浇ㄖ?。墻用石塊砌成,基礎(chǔ)深化入巖,堅固挺拔。在藏族風格之外,也融匯了漢族地區(qū)的建筑元素:歇山式金頂、飛檐和雕飾。建筑之間有狹窄的甬道相通,兩面高墻,中間走人。

寺內(nèi)收藏有兩幅絹本《扎什倫布寺全圖》,分別繪于七世班禪和九世班禪時期。圖中殿堂樓閣錯落重疊,數(shù)量眾多,許多建筑已經(jīng)無法在今天找到。

走過扎什倫布寺最早的建筑錯欽大殿,轉(zhuǎn)入漢佛堂,存有九尊青銅佛像,相傳是文成公主入藏所帶來。這里原來有歷代班禪的舍利靈塔 8座,“文革”中五至九世班禪靈塔被毀,后來由十世班禪修建了一座合葬靈塔殿,取名“扎什南捷”。1989年,十世班禪在日喀則圓寂,國務院撥款修建“釋頌南捷”靈塔。

扎什倫布寺內(nèi)現(xiàn)有僧人800名左右,戒律甚嚴,從日常作息到衣著都有嚴格要求,每天凌晨6點是雷打不動的早會,令一些年輕僧人畏難還俗。

做一名合格的僧人相當不容易:扎什倫布寺每年招收學徒兩次,每次招收20~30名,以學徒身份學習一年,背誦指定的經(jīng)文138頁,一年期滿,考試合格后才算正式入寺僧人。

入寺后仍需繼續(xù)學習1~2年,科目增加到七個,即藏文、漢文、語法、正字法、寫、讀和戒律36條。學完后考試,單科成績均在60分以上為及格。不及格的分到各德參從事體力勞動,及格的則分到三個扎倉繼續(xù)學習。顯宗從低到高有日真、日欽和噶欽三個等級,取得噶欽后,要繼續(xù)學習密宗,又有吉仁和卓仁兩個等級。

在藏人心目中,僧人仍被認為是最好的職業(yè)之一。一些藏族人把一整年辛苦勞作得來的收入一半以上供給寺廟和活佛,自己過著溫飽不足的生活。而每年元月和2月的法事活動,要耗去布達拉宮年收入的62%,顯示出宗教在西藏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西藏旅行,不時看到藏傳佛教信徒沿路一步一磕頭,每一拜都是全身匍匐,念六字真言,虔誠可鑒。許多信徒會用幾個月時間,從遙遠的康巴一路“磕長頭”到拉薩三大寺,風餐露宿,朝行夕止。有時則是圍繞神山、圣湖、寺廟拜一圈,也要堅持數(shù)日乃至數(shù)十日。在我們看來,這幾乎是過分的虔誠。

藏傳佛教的特色,不僅表現(xiàn)在生活習俗、服飾、飲食、起居、禮儀、建筑、藝術(shù)等方面,更表現(xiàn)在哲學、道德、價值觀等意識形態(tài)方面。

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體,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開始。有一位藏傳佛教上師說,在他看來,對死亡的看法有兩種誤區(qū),一種認為死亡就是毀滅和失掉一切,恐懼死亡;一種認為死沒有什么大不了,輕視死亡。他說,如果我們做了正確的事,死亡的來臨就不是失敗,而是勝利,是生命中最尊貴和最光榮的時刻。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