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東原受顏氏的影響很深,他的議論與顏氏多相吻合,最攻擊宋儒的理欲二元說,以為理是條理,即存于欲中,無欲也就無由見理。他說:“理者,察之而幾微,必區(qū)以別之名也,是故謂之‘分理’。在物之質(zhì)曰‘肌理’,曰‘腠理’,曰‘文理’,得其分有條而不紊,謂之‘條理’。”理存于欲,宋儒雖開人生緲緲茫茫的另找一個超絕的理,把人性變成超絕的東西,這是一大錯誤。東原所謂性,根據(jù)《樂記》幾句話:“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不能反躬,天理滅矣?!庇蛇@幾句話,引申出來,以成立他的理欲一元、性氣一元說?!睹献幼至x疏證》說:“人之精爽,能進于神明,豈求諸氣稟之外哉?”又說:“理也者,情之不爽失者也。無過情,無不及情,謂之性。”《答彭進士書》又說:“情欲未動,湛然無失,是為天性。
非天性自天性,情欲自情欲,天理自天理也?!贝蟾艝|原論性,一部分是心理,一部分是血氣。吾人做學(xué)問要把這兩部分同時發(fā)展,所謂存性盡性,不外乎此。習(xí)齋、東原都替孟子作辯護,打倒程朱。習(xí)齋已經(jīng)很爽快了,而東原更為完密。
中國幾千年來,關(guān)于性的討論,其前后變遷,大致如此。以前沒有拿生性學(xué)、心理學(xué)作根據(jù),不免有懸空膚泛的毛病。東原以后,多少受了心理學(xué)的影響,主張又自不同。往后再研究這個問題必定更要精密得多,變遷一定是很大的,這就在后人的努力了。
參考書目:
一《孟子?告子》《盡心》兩篇
二《荀子?性惡》《正名》《勸學(xué)》三篇
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號》及《實性》兩篇
四王充《論衡?率性》《不性》兩篇
五韓愈《原性》一篇
六《白虎通義?情性篇》
七李翱《復(fù)性書》
八《朱子語錄》講“性”的一章
九《近思錄?心性》兩條
十顏習(xí)齋《存性篇》
十一戴東原《孟子字義疏證》
十二孫星衍《原性》一篇
二 天命的問題
三 心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