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件事以后,這些塑料廠家都把李嘉誠稱為救世主,稱他為一個義薄云天的人。從這里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么李嘉誠先生在以后的事業(yè)中可以獲得那么多的助力,可以獲得那么好的人緣。因為在當初最艱難的條件下,他都不肯去侵犯那些中小企業(yè)的利益,在平常的時候,他怎么可能不講誠信,怎么可能去傷害到他們呢?
現(xiàn)在很多孩子被問到自己最崇拜的人,他們會說:"我最崇拜李嘉誠,我也想成為世界華人的首富。"這些孩子只是看到了李嘉誠是首富這個結果,而沒有想到學習他的義薄云天,沒有想到學習他那種高尚的道德、他那種仁愛精神和誠信的品質。李嘉誠先生這種行為確實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的教誨,那就是"見人之得,如己之得",看到別人有所收獲,就像自己有收獲一樣的高興;"見人之失,如己之失",看到別人有損失,就像自己受到了損失一樣,感到萬分的焦急,也會想方設法地給以幫助。在這樣的觀念熏陶下,就不會有嫉妒的心理,特別是那些能夠做出很大事業(yè)的人,更有那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魄。所以中國人說"量大福大",一個人氣量越大,所獲得的成就也就越大。
有一位記者在與李嘉誠先生會談后,提到李先生給他留下的三點深刻印象:
第一,李先生開場問我們四個問題:當我們夢想更大成功的時候,有沒有更刻苦地準備?當我們夢想成為領袖的時候,有沒有服務于人的謙恭?當我們希望改變別人的時候,是不是知道什么時候改變自己?當我們在批評別人的時候,是不是知道該怎樣自我反???
李先生說,這些問題,沒有人可以為你回答,只有你自己知道怎樣活出答案。
第二,我們問李先生,他認為成長為一個企業(yè)領導最重要的素質是什么?
李先生講,一個領導要懷著寬容的心、公平的態(tài)度去對待同事、股東、下屬以及任何人。沒有容人之量,凡事以敵意揣測別人,以自我利益為中心判斷事物,就一定會失去機會,并且會使人生不快樂。要敞開胸懷,以善意誠意待人,懂得舍,懂得不爭,就會爭取到成就。而且,領導一定要有責任感,當困難出現(xiàn),危機出現(xiàn),要勇于擔當,分配利益的時候要善于讓,出現(xiàn)失敗的時候要承擔責任,這才是做人,做領導更應如此。
第三,我們問李先生,為什么企業(yè)如此之大、財富如此之多,還每天如此努力,早上6時起床一直忙碌到晚上10點,甚至12點。
李先生說,一個人一生能用的錢是十分有限的,他一直喜歡勤勉節(jié)儉的生活,不與別人去比,在他的兩個孩子還只有十多歲的時候,他曾領他們到路邊去看一個七歲的女孩,由于家里很窮,女孩下午放了學就在馬路上鋪個報攤,坐在地上,在寒風里一邊賣報紙一邊做功課。他對他的兒子說,如果你們能做到這樣就一定會成功。
李先生說,一個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暫的,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擁有什么,而是在于他干了什么,付出了什么。他的座右銘是"建立自我,追求無我"。他認為我們都很年輕,應該全身心投入創(chuàng)造更大的成就,同時為家人、為朋友、為別人、為社會奉獻更多的價值。他還提醒我們,要堅持不要松懈,要努力追求更高,創(chuàng)造不平凡自我,實現(xiàn)人生的意義與目標。
最后,李先生送給我們一句話: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
03解除心靈的纏縛?
一、是什么讓你如此多疑
多疑心理是人們在人際關系中常見的一種病態(tài)心理,它?常表現(xiàn)為對人存戒心、提防心等。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猜疑之心猶如蝙蝠,它總是在黑暗中起飛。這種心情是迷陷人的,又是亂人心智的。它能使人陷入迷惘,混淆敵友,從而破壞人的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