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的興起
在新疆吐魯番高昌故城的西北有一座大山,叫博格達山,屬于東部天山山脈的一支。很久以前,在這座山的山間盆地里生活著一個母系氏族部落。部落里有位女性,一共生養(yǎng)了十個兒子。其中有一個以阿史那為姓氏,最為賢能,后來成為這個部落的首領。
歷史發(fā)展到北魏時期,這個部落在首領帶領下走出了世代居住的盆地,遷居到金山(即今天新疆阿爾泰山)南麓。因為金山的形狀像一個”兜鍪“,即武士的頭盔,而當?shù)厝朔Q兜鍪為”突厥“,所以阿史那部落以突厥為名,并開始逐漸發(fā)展起來。
在此后的數(shù)十年中,這個以戰(zhàn)士頭盔作為自己名字的民族,開始了一系列的擴張。在公元6世紀中葉,突厥竟建成了一個比古代匈奴的疆域更加遼闊、規(guī)??涨暗挠文梁箛?
然而,由于游牧經(jīng)濟的分散性、流動性和不穩(wěn)定性,再加上內(nèi)部紛爭不斷,貌似龐大的突厥汗國很快就走向了分裂。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突厥汗國以金山為界,正式分裂為東西兩個汗國。金山以東為東突厥,金山以西為西突厥。
白馬盟誓
隋朝末年,隋煬帝昏庸暴虐,中原大亂,群雄并起。而當此之時,北方的東突厥卻國力日盛。為了尋求外援,各地割據(jù)勢力紛紛向東突厥稱臣納貢,即使后來的唐高祖李淵當時也不得不向其送禮,以求得支持。
但東突厥頡利可汗自恃有功,根本瞧不起這個即將在中原大地建立盛世王朝的開國之君。因此每次長安來的使者來朝,頡利可汗總是十分傲慢,他甚至不斷地寫信向唐王朝索要財物。迫于當時尚未統(tǒng)一中原,李淵對于東突厥的這些要求極為寬容。而頡利可汗則更是有恃無恐,到后來則直接向唐朝邊境發(fā)動進攻,不斷地搶掠百姓。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夏歷六月,玄武門之變發(fā)生。八月,李淵將帝位傳于李世民,是為唐太宗。趁著唐朝中央發(fā)生重大變故的動蕩時機,東突厥首領頡利可汗親率十余萬騎兵長驅直入,進抵長安城外渭水便橋之北,離長安僅二十公里。
這時距離李世民登基才剛剛20天。李世民臨危不懼,先是只帶了高士廉、房玄齡、周范等五人假裝在渭河岸邊騎馬,隔著渭水,大聲斥責頡利可汗違背盟約,領兵犯境。很快,唐軍大隊人馬趕到。頡利可汗見唐軍陣勢嚴整,又見李世民氣定神閑,認定唐軍已做好決戰(zhàn)準備,再一想自己孤軍深入又無后援,易遭圍攻,于是馬上派人議和。李世民當即應允,并許以金帛財物。于是,在渭水便橋上,李世民與頡利可汗殺白馬盟誓。此后,頡利領兵退去。
短短數(shù)日,李世民巧用計謀,不戰(zhàn)而退人之兵,既讓百姓免受刀兵之苦,又暫時結盟突厥,為唐朝贏得了與民休息、恢復國力的時間。
不過,這次事件對李世民震動極大,使他清楚結盟只是權宜之計,突厥反復無常,根本不足為信。他下決心,一定要徹底戰(zhàn)勝突厥。此后,他加緊備戰(zhàn),甚至親自示范練兵,再加上勵精圖治,唐朝國力日升,逐漸具備了反擊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