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恒均來了。這個在文友和作家聚會場合自我介紹身份是“寫博客的”人,來到了紙質(zhì)出版媒體。2008年12月在接受《南都周刊》采訪時他說:“有名的報紙沒有不約過我的,有的約了七八次。我的博客雖然上不了報紙,但是改一改,還是可以的??晌揖褪遣幌敫?,作者的觀點是不能修改的?!辈幌敫?,節(jié)選可以嗎?在中國,你萬事不能太較真,人家欣賞你,你還跟人家去上版權(quán)課?于是,有的報刊打聲招呼從他的博客上轉(zhuǎn)載文章,有篇“皇軍要當你的家”就直接從網(wǎng)上專欄里扒了。《雜文選刊》算是很規(guī)矩的,選載他的博文一篇又一篇,都寄了樣刊和稿費(這我最清楚,因為他行蹤不定,委托我代收),不久前還給他搞了一個專題配寫作談。報刊不說,其實,他也不是沒有印過紙質(zhì)的書,而且印過不少大部頭,比如“致命”三部曲(《致命弱點》、《致命武器》和《致命追殺》),但那多是些間諜題材的虛構(gòu)故事,影響的是那些有此偏嗜的“小眾”。他這回出版的書,是面向大眾的時政和社會評論文選,即便是談父憶母述往事記見聞的散文隨筆,也與當下中國人的現(xiàn)實生活心心相?。粨Q言之,他的這本博客文選,除了題材側(cè)重公共的社會生活,目標讀者也主要是關(guān)心時事而習慣于傳統(tǒng)閱讀方式的群體。
楊恒均無疑是很“自我”的人,因而大言不慚“你約稿我不寫,給錢我不要,我就寫博客”。只為表達,這是純粹的寫作,正是孔夫子所謂“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夸飾于)人”,林妹妹所謂“我就為了我這顆心”。在2008年冬天的一個網(wǎng)志年會上,他談起自己的博客寫作緣起,“就在我母親病危和我最六神無主的時候,我于2007年4月,在互聯(lián)網(wǎng)上開了我的第一個博客。從此我開始了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博客寫作”。原來,他的博客寫作觸發(fā)于自我解脫。但是火花不能點燃水,博客之于他有很多意義,他強調(diào)的是“博客是連接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橋梁,是連接母親、我和子孫后代的橋梁,博客是我的精神家園”。
其實,博客于他還有宗教意味上的“為己”功能,即對“人壽幾何”的超越。他在為榮獲“2010騰訊博客十大致敬人物”而寫的博文中說:“對于我來說,這一輩子迄今為止最寶貴的不是房子、車子和票子,最值得珍惜的是一種叫‘思想’的東西。那是我唯一‘生不帶來,死卻能帶走’的東西,而我,并不想把它們帶走……”
同時,楊恒均“為己”又是與“為人”統(tǒng)一的,這里的“為人”,就是顏之推所解的“古之學者為人,行道以利世也”。他不愿把自己的思想成果“帶走”,他要“讓思想插上翅膀”傳播,證明“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同時,“總算為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盡到了些微之力”。事實上,他出版這本書,也是他與網(wǎng)友、與社會互動的產(chǎn)物。他不僅在社交禮儀上有紳士風度,在博客寫作上也尊重讀友和“粉絲”的意愿,比如,有家長讓他少用涉性比喻,以便推薦給孩子讀,他就盡量采納了。這回出書,一方面是出于網(wǎng)上“楊粉”的慫恿,他們說,周圍還有很多人不上網(wǎng),或者不習慣在網(wǎng)絡(luò)上閱讀,而他們希望這些朋友能分享楊恒均的博文,他們要楊恒均出版博文,以便他們買了選集送身邊的親友,增多共同的話題和語言。另一方面,是出版界的一些有識之士鼓動,以致有四五家出版社的編輯說服他出書并報了選題,終于世界知識出版社簽了PASS。
楊恒均的博文有多火?他寫博客時間并不長,三年多一點。其博客/微博點擊量,固然沒法跟女明星徐靜蕾、姚晨們比,與兼有青春偶像特點的韓寒也同中相異,就嚴肅題材、話題而言,他的影響力是罕見的。我在鳳凰網(wǎng)貼博客,看他的“鳳凰博報”專欄是2008-07-09開張的,到今天2010年11月4日上午點擊量達1912萬,評論2957條,而且跟帖討論的居多。于建嶸是個研究社會問題的硬漢學者,又是一個雅興不淺的“文藝青年”,寫論文之余寫小說畫畫,近日在微博上作世說新語式的“畫家村記事”記楊恒均云:“恒均兄,小說家,名人,常有路人相識,獻花簽名,樂也。某會上,就有一小男生用生活費買花示愛,眾似喝了陳醋。某日,邀三朋四友游小堡,見一美女捧花,急迎,接花稱謝。女子伸出手來,他拿筆就在女子玉手上簽上大名。女子言:您這位先生,買了花不給錢,打白條也不能寫在手上啊?!边@是文學創(chuàng)作或叫編派,故事虛實不可考但頗傳神,一是表現(xiàn)了楊恒均粉絲眾多,簽名成了條件反射似的動作;二是說明其為人態(tài)度瀟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