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大家:“你們知道為什么買車了嗎?”
“哦,那不是因為這個車有多好,而是因為客戶有購買的需求?!毙≈旎卮?。
小牛想了想,慢慢地說:“哦,這個買車的理由,不是我們看起來的理由,也不是我們自以為是的理由,而是他自己的理由!”
大家慢慢有感覺了,我又拋出一個問題:“小熊,你前段時間不是買了個電視嗎?在買電視之前有沒有一個大體的想法呢?”
“想法,什么想法?”小熊不解地問我。
我解釋說:“比如說,你要買平面直角還是液晶的,準(zhǔn)備買多大的,準(zhǔn)備花多少錢,有沒有一個預(yù)期呢?”
“有?。 毙⌒苷f。
“那你怎么會有那些預(yù)期呢?”我追問。
小熊想了想,說:“我家客廳比較小,放個大的不合適,所以最好壁掛;看電視的沙發(fā)離墻比較近,所以不宜超過37吋。還有,我們就想拿出四千塊錢來買,因為我們沒錢,嘿嘿……”
“那你去國美或蘇寧,銷售是怎么向你介紹的呢?”相信我這個問題一問,大家馬上就對答案有了直接的聯(lián)想,因為差不多每個人都經(jīng)歷過。
“歡迎光臨!之后就開始介紹一些功能?!毙⌒苎劬π毕蛴蚁陆?,說明他正在努力回憶。
我問他,“你當(dāng)時感興趣嗎?”
小熊搖搖頭,說:“我當(dāng)時皺著眉,選擇性地聽了一些?!?/p>
我又問:“如果促銷員指著一臺45吋的電視和你說,現(xiàn)在搞促銷,這臺價格非常優(yōu)惠。你會買嗎?”
小熊又搖搖頭,說:“我怕買了對眼睛不好?!?/p>
“所以,買車也好,買電視也好,都是因為自己的理由而產(chǎn)生了購買的想法,作出決定也是源于自己的理由,并不是銷售人員說得有多好,或者產(chǎn)品和方案有多么好,價格有多么低,對嗎? ”我說。
大家微微點頭,表示認(rèn)同。
“或許是那個品牌的電視,正好和小熊的想法碰對了,滿足了他的要求?!毙钛a充著。
“沒錯,人們購買是在尋找哪個商品能夠滿足自己的要求,絕大多數(shù)是撞上了,并非銷售人員捕捉到了客戶的需求或購買的理由。”我順勢補充了幾句。
大家?guī)缀跬浟它c頭,目光深邃地看著我。
“購買的理由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因為某個變化或某個事件發(fā)生,導(dǎo)致我們有了想改變現(xiàn)狀的想法,是嗎?”我問。
小朱緊跟著說:“對對,就像小熊要買電視,可能是因為新房子剛裝修好,或者是原來的電視太舊了,或者是要給老人買,或者是要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導(dǎo)致必須通過改變來應(yīng)對變化,這種改變就是行動和購買的原動力!買第二臺放臥室,或者有其他的原因……反正是有什么變化導(dǎo)致了購買的原因!”
小朱撓了撓頭,問:“那有了變化就會形成購買?那又是怎么決定買哪個呢?”
沒想到小朱居然問出了這么有水平的一個問題。
“這樣吧,我舉個例子。小朱,你早晨起床的時候,設(shè)鬧鐘嗎?”我問。
“有時候設(shè),怎么了?”小朱問。
“當(dāng)你睡得正香的時候,被鬧鐘突然吵醒了,第一反應(yīng)是什么?”我問。
小朱想了一下,說:“我的第一反應(yīng),困啊,怎么又該起床了!”
“接下來呢?”我問。
“接下來,我就想把鬧鐘關(guān)了,再睡會兒。”小朱想也沒想。
“好,就在你睡得正香的時候,鬧鐘響了。這是一個外來的信號。你接收這個信號之后,首先是被吵醒,你會意識到——到點兒了,該起床了。對吧?”我問。
“嗯?!毙≈旌吡艘宦?。
“這個就是變化,時間的變化,鬧鐘這個外在信息的變化。你在接收這個變化的信息之后,意識到該起床了。這是第一步?!蔽艺f。
“第一步?還有第二步嗎?”小朱不解地問。
“對啊,還有第二步。你在鬧鐘響過之后,第一反應(yīng)是困,接著你在朦朦朧朧中會想什么?”我問。
小朱琢磨了一下,說:“哦,這個啊。我會慢慢意識到,再不起床,上班就會遲到,要被扣五十塊錢;或者約了重要的客戶,遲到可就不好了……”
“對,你就會發(fā)散地想‘是什么決定了你要起床’、‘如果不想起床會怎么樣’。對吧?”我說。
“嗯。”小朱回應(yīng)。
我笑了,說:“所以,你就會決定再困也要爬起來,采取行動——起床。對吧?”
“嗯?!毙≈煺f。
“其實這里有這樣幾個過程:第一,鬧鐘響起,小朱被刺激醒,意識到該起床了;第二,很困,不想起,但琢磨來琢磨去,如果不起會有比較嚴(yán)重的后果;第三,決定起床。這就是你的思維
意識作出決定的三個過程!”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