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忱
一
2004年在漢語日本文學通史寫作的歷史上將是一個值得特別提起的年份,這一年的新春伊始,葉渭渠、唐月梅兩教授的《日本文學史》全部出齊,4卷6冊,200萬字。根據(jù)筆者的了解和預測,在今后相當長的時間內,在漢語學術界不會再有這樣卷帙浩繁的日本文學通史著作出現(xiàn),葉、唐兩教授的《日本文學史》,是漢語寫作日本文學通史的集大成之作,也有可能是此類寫作終結的一個標志。
葉、唐兩教授早在青年時代,"就萌生了撰寫日本文學全史的念頭,"到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時代環(huán)境和個人研究條件的改變,他們得以把這一念頭提到自己的日程(參見葉渭渠《我的求學之路》,收《雪國的誘惑》,東方出版社,2003年11月),但他們沒有貿然動筆,而是從具體作家、作品的翻譯和研究著手,逐漸由作家研究延伸到思潮、流派的研究。早在80年代初,葉渭渠教授就翻譯了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代表作《雪國》,他負責編選并和唐月梅教授共同翻譯的《川端康成小說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85年1月),是川端小說在漢語世界中影響最為廣泛的選本,他撰寫的《東方美的現(xiàn)代探索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期989年6月)則是中國出版的第一部系統(tǒng)研究川端康成生活與創(chuàng)作的學術專著。唐月梅教授關于三島由紀夫的研究令人矚目,她在翻譯三島的《春雪》、《太陽與鐵》等作品的同時,全面考察、分析三島的人生道路、思想歷程與文學寫作,在此基礎上撰寫的《怪異鬼才三島由紀夫傳》(作家出版社,1995年),填補了漢語日本文學研究的空白。
葉、唐兩教授的《日本文學史》首先于2000年由經濟日報出版社推出"近代卷"和"現(xiàn)代卷",而在此之前,他們的譯著已經碩果累累,除了上面談到的,重要的學術專著還有《日本文學散論》、《日本現(xiàn)代文學思潮史》(中國華僑出版社,1991年)、《日本古代文學思潮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日本文學思潮史》(經濟日報出版社,1997年)、《20世紀日本文學史》(青島出版社,1998年),他們還先后主持翻譯了川端康成、橫光利一、安部公房、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等著名作家多卷本文集十二套,加藤周一的《日本文學史序說》等學術專著多種,可以說,葉、唐兩教授的《日本文學史》寫作,是經過了曠日持久的積累和準備的。
應該特別指出的是,葉、唐兩教授陸續(xù)刊行的階段性成果,對我國的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他們的文學翻譯,得到了曹禺、劉白羽等文壇前輩的稱贊,也為新時期涌現(xiàn)出來的青年作家提供了文學營養(yǎng)。余華說:從1982年到1986年,"我閱讀了譯為漢語的所有川端作品",(余華:《川端康成與卡夫卡》)其中當然包括葉、唐的譯作。而葉、唐兩教授主持翻譯的大江健三郎的系列作品,無疑是溝通莫言與大江的文學紐帶之一。
葉、唐兩教授的這些成果,也是中國的日本文學研究不斷進展的標志。"文革"結束以后,伴隨著中國社會的巨大轉變,外國文學研究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期",但由于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思維模式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仍留有濃重陰影,葉、唐兩教授在翻譯、研究日本文學的過程中,曾因踏入"禁區(qū)"而受到各種壓力,他們沒有因此中斷探索,而是以更為勤奮的努力,在大量閱讀原始資料、細致辨析文本的基礎上,對復雜的文學現(xiàn)象提出了客觀、恰當?shù)脑u價,從而為日本文學研究打破"禁區(qū)"、開拓領域做出了貢獻,為他們的文學史寫作打下了堅實基礎。而支撐葉、唐兩教授執(zhí)著探索的,并不是眾醉獨醒的先覺意識,而是深刻的精神反思。據(jù)葉渭渠教授《我的求學之路》說,自50年代至"文革"開始,他也是按照規(guī)定的模式作文說話的,經歷了"文革"磨難,才"慢慢地恢復了自己失去多年的獨立思考的能力",獲得了專業(yè)研究日本文學的條件后,也始終注意反思自己既成的文學觀念和知識體系,可以說,葉、唐兩教授的多卷本《日本文學史》寫作過程,也是他們的精神不斷反思、升華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