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物理〗
◆莫嫌知事少,只欠讀書多
《禮記·學(xué)記》講過:“雖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xué)不知其善也?!碧饭抉R遷把獲取知識的途徑,概括為八個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薄靶腥f里路”獲取的是直接經(jīng)驗,“讀萬卷書”獲取的則是間接經(jīng)驗。俗話也說:“讀不盡的書,走不盡的路。”又說:“問遍萬家是行家,走遍天下是通家?!钡珜τ谄胀ㄈ藖碚f,由于客觀條件所限,獲取知識的途徑多以“讀萬卷書”為主。諺云:“讀一書,長一智。”《莊子·天下》云:“惠施多方,其書五車?!薄秳⒆印こ鐚W(xué)》亦云:“宣尼(孔子)臨沒,手不釋卷。”宋·歐陽修《歸田錄》記載了一則故事:宋太祖立國建元,想采用一個歷史上從未用過的年號,大臣便議定為“乾德”。某日,太祖在宮中看見一面古鏡上有“乾德”二字,怪問臣下,俱不能知。只有大臣陶穀對曰:“昔蜀王有此年號,此必蜀中宮女帶來者。”問之果然。太祖于是感嘆道:“宰相須用讀書人!”俗話說:“讀未見書,如結(jié)新知;讀已見書,如逢故友。”又說:“挖掉多少土,得到多少水;熟讀多少書,知道多少事?!边€說:“莫嫌知事少,只欠讀書多?!比欢松喽?,眾書無限,到底該選擇讀哪些書呢?這個問題,很難(也不可能)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biāo)準(zhǔn)。我個人的一點淺見或曰經(jīng)驗是,多讀經(jīng)典,多讀老書。第一,經(jīng)過無數(shù)人無數(shù)次的淘汰與選擇而留下來的經(jīng)典,是時間的長河里沉淀下來的金子。正如《劉子》所言:“不游于六藝(六經(jīng)),不知智慧之深?!钡诙?,能夠流傳下來的老書,大多是有歷練、有經(jīng)驗、有見識、有思想的人寫出來的,正所謂“老經(jīng)十足,苦頭吃足”?!侗阕印まo義》講得好:“眾書無限,非英才不能收膏腴?!边@話既是對作者而言,也是對讀者而言的。
◆父母一言一行,兒女受用終生
今年6月17日是父親節(jié)。關(guān)于父母的俗諺有很多,比如:“冷爹熱娘,兒女情長”,“父輩之言,金石之音”,“父母一言一行,兒女受用終生”等。然而,如今城里人大多是獨子或者獨女,“獨苗難長,獨子難養(yǎng)”,雖然不都是溺愛嬌慣,但也很少嚴(yán)厲管教。其實,“獨苗子”更應(yīng)該精心培養(yǎng)。據(jù)《宋史·列傳第九十九·劉摯傳》載:“劉摯,字莘老,永靜東光人。兒時,父居正課以書,朝夕不少間?;蛑^:‘君止一子,獨不可少寬邪?’居正曰:‘正以一子,不可縱也?!眲磁c蘇軾是同時代人,累官尚書右仆射。正因為早年有嚴(yán)父劉居正的身教和言教,才使之后來成為一代骨鯁名臣。父母的言行,對兒女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也許父母平日里隨口所說的一句有意思的好話,所做的一件極細(xì)小的善事,甚而只是一個有趣的表情,都可能在兒女們的心中生根發(fā)芽,令他們回味無窮,受用終生。這大概就是《老子》四十三章所講的“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吧?當(dāng)然,父母的不良行為,同樣也會影響到兒女。俗話常說,“父兄失教,子弟不堪”,“父罵子吼,祖宗顯丑”,“老子偷雞摸狗,兒子長出三只手”。所以老話說,“一村子三照,一家子傳教”,“父母正了子易正,父母歪了子易歪”,“父子自有三分像”,“娘脫下的鞋子,讓閨女穿上啦”,等等。為人父母者,平日里待人接物,一言一行,可不慎歟?
◆藝高一寸千磨難
諺云:“百樣通,萬人嫌?!庇终f:“藝高一寸千磨難?!钡谝恢啬ルy,是自身的下苦用力。俗話說,“天道酬勤”,“皇天不負(fù)苦心人”,“沒吃過苦頭,嘗不到甜頭”,“不受苦中苦,難為出色人”。第二重磨難,是遭受同行的嫉恨和打壓。俗話常說,“能遭人忌,必是良材”,“能經(jīng)天磨真硬漢,不遭人妒是庸才”;因而必需忍受那些“騎老鼠,耍麥芒,小人小馬小刀槍”的打擊迫害。第三重磨難,是才高壓主人。這也是藝高者遇到的最棘手的生存和發(fā)展的困境與難題。老話常說:“才大誤了自己,地多好活別人?!碧啤ざ鸥Α豆虐匦小穼戇^一棵奇?zhèn)サ拇髽?,“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不露文章世已驚,未辭剪伐誰能送”,然而,最終詩人卻無奈地感嘆道:“志士幽人莫怨嗟,古來材大難為用!”不過,凡事利弊相隨,禍福相倚,有大損必有大益。自古德慧術(shù)智,恒存疢疾;艱難困苦,玉汝于成。磨難,固然打擊人,折磨人,然而同時也砥礪人,成就人?!盾髯印ゅ蹲?、《莊子·雜篇》、《呂氏春秋·孝行覽》以及《韓詩外傳》、《風(fēng)俗通》和《說苑》等,均詳細(xì)記述了孔子周游列國之時,在陳、蔡(皆在今河南境內(nèi))之間被當(dāng)?shù)厝藝В呷詹坏没鹗?,弟子皆有饑色,除顏回一人默默擇菜而外,其余之得意弟子如子貢、子路等人,都對孔子的追求乃至學(xué)說產(chǎn)生了懷疑,逼得夫子不得不對他們進(jìn)行長篇大論的“心理開導(dǎo)”。對于這樁公案的講述,各家大同小異。其中,漢·劉向《說苑·雜言》的文字比較簡潔而到位:“孔子曰:‘……語不云乎:“三折肱而成良醫(yī)。”夫陳、蔡之間,丘之幸也;二三子從丘者,皆幸人也!吾聞“人君不困不成王,列士不困不成行”。昔者,湯困于呂,文王困于羑里,秦穆公困于殽,齊桓公困于長勺,勾踐困于會稽,晉文公困于驪氏。夫困之為道,從寒之及暖,暖之及寒也。唯賢者獨知而難言之也!《易》曰:“困,亨,貞,大人吉,無咎。有言不信。”圣人所與人難言信也。’“清儒李士鉁解《易·困卦》時講:“學(xué)以困而進(jìn),才以困而成,境以困而通,道以困而大?!崩Ь常粌H最能考驗人,最能淬礪人,同時也最能看透人之高下。所以孔夫子才說“大寒既至,霜雪既降,吾是以知松柏之茂也”;所以孟夫子才有苦勞餓拂動忍增益所不能之說;所以老話才說,“人從虎豹叢中健,天在峰巒闕處明”,“十磨九難出好人,千磨萬難出高人”;所以法國的繆塞才說:“只有創(chuàng)深痛巨,才能使人變得偉大!”
〖飲食·健康〗
◆小菜葷搭素,穿衣綢搭布
新民謠有:“吃菜吃素的,穿衣穿布的,當(dāng)官當(dāng)副的,娶媳婦娶肉的?!鼻叭渲v得是“素”、“布”、“副”,圖一個自在舒服;后一句乃山西土話,“肉”是胖而壯的意思,“要想富,家里有個大屁股”,娶個肉媳婦,那叫福氣?。£P(guān)于吃與穿的方面,俗話還說:“小菜葷搭素,穿衣綢搭布?!?
先說“葷搭素”。葷,遠(yuǎn)古時指有辛味的菜。俗諺云:“天下三大葷,韭菜大蒜蔥?!薄墩f文》:“葷,臭菜也。從艸,軍聲?!薄墩f文·徐鍇系傳》:“葷,通謂蕓苔、椿、韭、蒜、蔥、阿魏之屬,方術(shù)家所禁,謂氣不潔也。”《玄應(yīng)音義》:“凡物辛臭者皆曰葷也。”《儀禮·士相見禮》有“膳葷”,鄭玄注:“葷,辛物,蔥、薤之屬,食之以止臥?!薄盾髯印じ粐酚小叭澆税偈琛?,楊倞注:“葷,辛菜也。”后來,葷特指葷腥之物,如雞、鴨、魚、肉等食物。唐·白居易《齋月靜居》詩:“葷腥每斷齋居月,香火常親宴坐時。”葷乃與素相對而言。吃素之人,“只吃朝天長,不吃背朝天”,莊稼蔬果朝天長,飛禽走獸背朝天。素,古與“蔬”通?!蹲x書雜志·荀子第三·王制》:“《月令》:‘取蔬食?!豆茏印そ仄吩唬骸z素食?!鞘?、素古字通?!薄稘h書·王莽傳》有“莽輒素食”,顏師古注:“素食,即菜食也?!薄犊镏囌住肪砣骸八厥常^但食菜果糗餌之屬,無酒肉也?!彼自捳f:“常吃素,好養(yǎng)肚?!庇终f:“素食者長壽?!边€說:“若要人長壽,多吃豆腐少吃肉。”然而也說:“吃素不吃葷,長不成強(qiáng)壯人?!庇终f:“吃肉吃面換面皮,吃糠吃菜楦肚皮。”還說:“吃素吃素,吃得面黃肌瘦;吃葷吃葷,吃得胖胖墩墩。”所以,從養(yǎng)生的角度來說,“葷搭素”最為適宜。當(dāng)然,吃葷與吃素,亦因人而異。清·袁枚《隨園食單》講:“菜有葷素,猶衣有表里也。富貴之人,嗜素甚于嗜葷?!睂τ跐M肚子油水兒的人來說,自然喜歡“素食清茶,爽口爽心”。然而,正如《韓非子·五蠹》所講:“糟糠不飽者,不務(wù)粱肉;短褐不完者,不待文繡?!睂τ诟F娃子來說,一年到頭吃不上幾頓好飯,好不容易逮住一頓葷腥,那還不來個“假裝眼睛瞎,兩塊肥肉一筷夾”!
再說“綢搭布”。俗話說:“吃要吃精,穿要穿輕,住要住新?!彼^穿輕,無非是披掛些個綾羅綢緞。不過,“絲綢好看不擋寒,粗棉笨布周身暖”,所以最佳搭配,還是“里穿棉來外綢緞,既暖和來又光鮮”。近些年來,人們講究回歸自然,就連時髦男女也開始喜歡穿麻著布了。這倒正好應(yīng)了那句老話:“吃盡美味還是鹽,穿盡綾羅還是棉。”
(2007年6月17日是父親節(jié)。6月19日,即農(nóng)歷丁亥年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
(莫嫌知事少,只欠讀書多配圖:寬心應(yīng)是酒,譴興莫過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