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12月4日那天,慧生發(fā)燒,他打電話到慧生家,威脅慧生說如不出來會他就到慧生家里去鬧,慧生只好和他去了天城山,他在天城山用手槍先打死了慧生然后自殺,而慧生的妹妹生曾對作者說,慧生當時并不只有一個男朋友。
2001年的仲夏,在位于神戶甲子園附近的慧生的妹妹生家里,我看見了慧生的遺照,楚楚動人的慧生站在漸漸久遠的泛黃歲月中,微笑凝視著與她隔絕的今世,她那飄逸的倩影中似凝結了兩國皇族幾代人的優(yōu)雅,美得剔透而脆弱,美得靜如止水,美得天衣無縫。
轉眼50年快過去了,人們不忘天城山的美景,不忘天城山隧道,不忘文學的真實與虛構。這天城山的附近,有伊豆舞女的塑像,也有扮成"伊豆舞女"的如花似玉的姑娘們,但是人們卻似乎忘記了美麗的慧生,盡管她的真實故事比《伊豆舞女》更加凄絕。但是我相信,她雖然沒有微笑在天城山的美景中,卻永遠以她中國人所特有的善良與寬容,永遠微笑在歷史中,凝視著中日之間永遠"剪不斷,理還亂"的愛恨情仇。
--日本的電車和地鐵
一般來說,電車和地鐵在人們的印象中,只是一種運輸工具,但是在我看來,日本的電車之文化功能卻特別豐富,遠不是"運輸工具"這一簡單的概念所能涵蓋的。
當然,它首先的功能是運送乘客。東京的電車、地鐵網(wǎng)絡特別發(fā)達,四通八達,而且絕大多數(shù)是安全正點,有汽車的人大多數(shù)也利用電車、地鐵通勤。在高峰時間里,我們可以看到電車和地鐵的工作人員拼著力氣向車里猛塞乘客的場景。看來在小汽車普及的日本,電車和地鐵作為交通工具的利用率還是相當高的。
其次,電車和地鐵也是閱讀的空間。據(jù)調查,有三分之一的日本人在電車中閱讀書籍和報紙,我自己也有一年在電車上閱讀50本書的"個人記錄",這主要得益于日本電車和地鐵的平穩(wěn)度高,非常適合于閱讀。據(jù)說電車和地鐵這種文化功能是帶動日本書報出版業(yè)發(fā)達的一大動力,所有的車站里都有賣食品兼賣報紙、書籍等的方便店,也有很多車站里有書店。
第三,電車和地鐵還是通訊空間。盡管電車和地鐵公司在車中的播音器中反復強調,為了避免影響裝有心臟起搏器等乘客的健康,在車上不要通話,但是現(xiàn)在的手機上都有發(fā)電子郵件的功能,因此有許多人認真執(zhí)行"不通話"的原則,但是手指在手機上卻忙個不停--發(fā)電子郵件。這對于裝有心臟起博器的乘客來說,其"殺傷力"是"此處無聲勝有聲",逼得他們在車廂里亂竄,也找不到一個安全的空間。
第四是游戲空間,現(xiàn)在手機一般都有游戲機功能,也有的乘客專門拿著游戲機到電車上玩,小小銀屏,千軍萬馬,刀光劍影,趣味無窮。
第五,電車和地鐵也是睡眠空間。有許多人夜里或玩或工作,睡眠嚴重不足,于是在電車和地鐵里"補睡"。有時有的年輕姑娘在熟睡中把身旁人的肩頭當成了"枕頭",如果旁邊是個"憐香惜玉"的"大哥"或是"大叔",也會樂不得沉醉于姑娘的"春芳"之中,甘為其"夢中繡枕"。
第六,地鐵和電車還是"窺視空間"。人們在看書或打電腦的時候,旁邊總有人不由地窺視上幾眼,看你看的是什么,寫的是什么。據(jù)很有人氣的電視節(jié)目"列隊法律相談所"介紹說,這種窺視不算違法和侵犯個人隱私,因為你的看書、寫作等行為發(fā)生在公共空間。"列隊法律相談所"還介紹了這樣一個案例:一位小姐身著超短裙,坐在座位上不知不覺地睡著了,于是玉腿漸開,春光乍瀉。而對面坐著的一個年輕男子,正唾液滿口,屏住呼吸,隨著小姐玉腿漸開,粘稠的目光像漿糊一樣緊緊貼住了小姐的裙底風光。小姐突然醒來,看見那男子的目光已在她的裙底深邃入骨,不由得大怒,跳起來扇了那年輕男子一記大耳光,還把他告上法庭。但是小姐最終敗訴,因為她的玉腿開合于公共空間。
第七,電車和地鐵是聊天空間,這多見于中學生和主婦等。中學生有時為了"張揚個性",故意大聲聊天;而主婦也是日本的"百不論"的一個階層,尤其一旦三五成群,一定會聊個熱火朝天,震天價響。
第八,電車和地鐵是廣告空間。據(jù)說電車中的廣告效果極佳,價格也不菲。
第九,電車和地鐵還是化妝空間。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他的名著《雪國》中曾描寫過從車窗里映出的葉子的美:"黃昏的景色在鏡后移動著。也就是說,鏡面映現(xiàn)的虛像與鏡后的實物好像電影里的疊影一樣在晃動。出場人物和背景沒有任何聯(lián)系。而且人物是一種透明的幻像,景物則是在夜靄中的朦朧暗流,兩者消融在一起,描繪出一個超脫人世的象征的世界。特別是當山野里的燈火映照在姑娘的臉上時,那種無法形容的美,使島村的心都幾乎為之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