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Victor Yuan):
我最近一次招待客人是大前天。一個美國客戶來北京,他是朋友介紹來的。我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到什么地方吃飯:老美來了,什么地方合適呢?不能太辣,不能太奇怪。來了先談事情,然后吃飯,吃完我會說今天我買單。招待美國人在我看來很劃算,他們不太懂,點一些便宜的菜就把他們打發(fā)了。豆腐和宮保雞丁就可以了。在吃的過程中該談什么事情就談,即使是他跑來約我的,在我的地盤上,也一樣由他買單?! ?/p>
中國人的待客規(guī)則,一是要熱情,態(tài)度上不能慢待,別人會用你的態(tài)度判定你的心意。對待不同地方的朋友,難度不一樣:美國人,以低成本就能讓他們滿意;香港人,就難了,他們講究吃;老家人,點些沒吃過的菜就可以;對過去的同學、同事,不能點得太便宜,那表明你把他看得很便宜。二是量不應該不足,可以有余、可以浪費,但不能空盤。三是如果有求于朋友,那么吃飯是不夠的,通常應該有另外的表示。根據(jù)辦的事不一樣,表示的程度不一樣。對于外國人,選最不值錢的東西就可以了:小盤子和小手帕就行;對中國的朋友,這些東西人家都不會要的。如果你送的禮物顯得很小氣,那么前面的東西就都白吃了。另外,對于我們中國人,朋友們在一起的時候,買單要積極主動,這是表現(xiàn)你誠心與否的重要時機。如果你是公司老板,更要主動買單,不要讓教授或公務員買單。如果有人邀請你去家里吃飯,在中國,一般不代表他對你很親密,而是省錢的表現(xiàn),不見外但不夠重視。除非比較有錢,帶到家是比較親密的表現(xiàn)??偟恼f來,表面的熱情要有高度。過去是酒要喝到醉,要喝度數(shù)高的、價錢貴的酒?,F(xiàn)在,勸酒的方式緩和多了。不再強迫喝,不喝醉,喝低度酒?,F(xiàn)在的待客之道是:熱情、主動、考慮健康。待客之道變得比較寬容合理了?! ?/p>
David J·Firestein(方大為):
我在北大學習時就意識到中美在待客上存在不同了。中國人特別講究規(guī)矩,比美國人多許多。但這不意味著美國人不好客,只意味對待客人的方法是不同的。最近,我邀請了一對夫婦到家里做客。那時,我們就知道,這對夫婦不是經(jīng)常有機會到美國家庭做客,于是我們就做了美國菜。菜量是足夠的。如果吃干凈了,盤子見底了,那么對于美國人來說,是很好的狀況??紤]如何對待客人有兩方面的問題:一是客人從哪里來;二是在家里還是在外面招待客人。請客人到家里是對待關系比較好或特別親密的朋友。有時也會與好朋友去外面吃一些特色菜,吃一些我們自己做不出來的東西。在家里和在外面不一定意味關系怎樣,但如果在家請客,那么更大的可能性是很好的朋友。
美國人更看重做客之道,而不是待客之道。對于待客,熱情,讓人有回家的感覺就好了。習慣上,要事先告訴客人除了他還有哪些人要來。另外,應該問客人有哪些菜不吃,如宗教上的忌諱等。反過來,做一個客人的規(guī)矩比接待客人要多。客人要準時到,不能太早也不能太遲。一般的情況下,要帶點東西,如酒或水果等。作為客人,在沒上菜時或吃完飯后,應該問主人,“我能幫什么忙嗎?”有時,主人真的會允許你收拾桌子或洗盤子呢!這是很親切的表示。勸酒在美國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