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節(jié) 12歲的女孩是個癮君子

毒女人:86位吸毒女性的口述實錄 作者:陳貝蒂


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被警方截獲的4個不滿14歲的孩子,所聯(lián)系購買的毒品,竟是自己吸食。4個孩子中,三女一男,最大的才14歲,最小的12歲,全都是單親家庭。其中有個小女孩,年僅12歲,卻是已有兩年多吸毒史的癮君子。

這個小女孩,有個怪異的外號,叫果袋。

果袋出生在四川資陽城里,爸爸做生意,家里并不缺錢。有爸爸在,媽媽不為經(jīng)濟發(fā)愁,每天就在家里操持家務(wù),一家人過得很快活。

果袋不滿4歲的時候,據(jù)說爸爸帶了一筆錢去做海貍鼠生意,可是不知為什么,從此卻一去不返,音信杳無,就這樣失蹤了。媽媽為此傷心了很久,心情越來越消沉。家里沒了頂梁柱,也沒有了經(jīng)濟來源,媽媽就去偷,還結(jié)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男人,這其中有個男人,竟把小小年紀的果袋也引上了極不光彩的道路。

那時候,果袋稱那個男人“叔叔”,叔叔經(jīng)常把年幼的果袋帶去逛商店,給果袋買糖果瓜子。果袋認為,這個叔叔對她最好,是這個叔叔給了她父親一般的溫暖。

記不清是什么時候了,在叔叔的指點下,果袋學會了摸包包。她的方法很簡單,叔叔領(lǐng)著她,到處逛商店,她個子小,經(jīng)常往人多的地方鉆,趁機把小手伸進別人的口袋。也有的時候,那個叔叔把她抱在懷里,或扛在肩上,擠在人多擁擠的地方,讓她假裝買東西的樣子,然后就從別人的肩部把小手伸進上衣口袋里把錢掏出來,或者故意趴在別人的肩上,悄悄去拿別人放在柜臺上的包或物品。因為她年紀太小,許多人都不會注意她,也不在乎她,即使有時候“動作不利索”,被人察覺了,她會甜甜地說一聲“叔叔”或是“阿姨”,“對不起,我碰到你了”。這種時候,“叔叔”、“阿姨”們見她太小,往往不在乎。

就這樣,小小年紀的果袋,學會了摸包的本領(lǐng),無論是商店還是醫(yī)院,無論是攤點還是縫紉店,哪里人多她就往哪里鉆。特別是服裝店、縫紉店,是她最喜歡光顧的地方。那些叔叔阿姨購買服裝或是量體裁衣時,往往把錢包或脫下的衣服放在柜臺上,果袋碰上這種“好事”,就會不經(jīng)意地把小手伸進那些有錢的口袋里。因為她年紀小,顧客會認為這是店老板的孩子,而店老板則認為這孩子是顧主帶來的,一般不會注意她的不軌行為。

果袋就這樣慢慢地長大了,摸包的技術(shù)也達到了十分精湛的地步。當然,她也有失手的時候。第一次失手時她已經(jīng)9歲。那一次,她見有個阿姨在商店買服裝,錢包放在柜臺上,她伸手拿錢包時被發(fā)現(xiàn)了,阿姨抓住了她,她立即就向阿姨說好話,說她做錯了,請阿姨放了她,別讓她爸爸媽媽知道。阿姨很氣憤,沒有放過她,而是把她交到城關(guān)派出所。派出所一位女民警詢問她時,她撲通跪下,磕著頭說:“阿姨你放了我吧,我求求你,別告訴我爸爸媽媽,要不他們會打死我!”

然而,當民警了解她的身世后,竟大吃一驚,她爸爸早已失蹤了,她媽媽也是派出所的“??汀保?jīng)常因偷摸扒竊被抓住。

就這樣,果袋與派出所打交道的機會多了起來。辦案民警徹底了解了果袋的底細后,竟為她的不幸深感憂慮。她爸爸失蹤了,作為監(jiān)護人的媽媽自己也不走正道,因扒竊已被刑拘,目前尚關(guān)押在看守所,果袋也就只能在不光彩的道路上越滑越遠。即使扒竊被抓住,因其年幼,法律都對她“無可奈何”,其監(jiān)護人又起不到監(jiān)護作用,她怎能不往邪路上滑呢?

這不,現(xiàn)在的果袋,已經(jīng)滑得更遠了,她早已經(jīng)吸上了毒品。據(jù)說,她的婆婆、表姐都吸毒,她生活在那樣的環(huán)境里,很自然地就吸上了。不僅她吸,跟她一起耍得好的小朋友也向她學習,吸上了毒品。吸毒要錢,沒錢怎么辦,當然只有偷,只有扒竊。正月初二這天晚上,果袋與幾個小伙伴聯(lián)系毒品時,終于被截獲。而今的果袋,毒癮還挺大。毒魔纏繞著她,真讓人可憐!據(jù)說,她的那幾個小伙伴,全都是單親家庭,因為有著相似的命運,所以他們走到了一起,走上了一條可悲的道路。

一個只有12歲的爛漫女孩,莫非就這樣毀了?救救孩子!

村姑點評:

從五毒圖案說起

在西安關(guān)中地區(qū)民間流傳的一種辟邪圖案,叫五毒圖案。關(guān)中人認為,蝎子、蛇、蛤蟆、壁虎、蜘蛛等五種動物是最毒的動物,俗稱“五毒”。人們在小孩的兜、背心、鞋帽等衣服上繡制五毒圖,是按照“以毒攻毒,厭而勝之”的原則,對傷害孩童的邪毒之物施以某種制約。為什么叫“厭而勝之”?因為古時“厭”字與“壓”字形相近,意相通。在長期的實踐中,關(guān)中女人對五毒造型進行了修飾美化,逐漸失去了當初兇御兇的本意。20世紀80年代以來,西安旅游業(yè)花蕾迅開,女人們將五毒圖案精心繡制于馬夾背心,受到海內(nèi)外旅游者青睞,成為獨具地方特色的鎮(zhèn)邪之物。

由此可見,對傷害孩童的那些邪毒之物,施以某種獨特的制約,在民間古來有之。可以說,這是民間最古樸、最直觀、最生動的避邪教育。

那么,對于毒品而言,為了庇護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也有鎮(zhèn)邪之物么?

如果有,這種鎮(zhèn)邪之物應(yīng)該是什么?

記得看電視時,歐洲有個國家,在紀念國際禁毒日那天,成千上萬集會的人們,胸前都佩戴一朵小花。這朵小花,就是罌粟花,很美,很精巧,很有觀賞性,是用塑料制成的,但它的底部卻是一個抽象得很巧的骷髏,寓意著死亡,似乎試圖告訴人們,毒的東西,往往來自美麗。

還有個國家,浩浩蕩蕩的人們,在那天戴著骷髏面具默默游行。這是一種死亡游行,用沉默的方式告訴人們,死亡就這樣來臨。

 真正的教育,不是口號,是意念,是行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