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07年9月,這一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代表短期均量線的3月均量線與代表長期均量線的12月均量線形成下叉,這說明,最近3個月的成交均量已經(jīng)低于最近12月的成交均量,也就是說有大量資金在最近3個月離開股市。雖然此后大盤在10月還創(chuàng)造了6124點的行情高點,但已經(jīng)是強弩之末,漲勢也不可能長久。而隨后的走勢,大家都知道了,上證綜指從2007年11月的5978點,一路下跌至2008年10月的1728點,累計跌幅超過70%,可謂是一輪不堪回首的熊市。
投資者可以假設一下,如果你在2006年1月進場,然后在2007年9月退出,你的回報率會是多少?如果單純從指數(shù)的情況看,上證綜指同期上漲377.39%;深證綜指同期上漲了451.08%。更難能可貴的是,你還可以成功躲開2008年熊市的打擊。
歷史的車輪走到2008年11月,代表短期均量線的3月均量線與代表長期均量線的12月均量線再次形成上叉,而此時的市場仍然在熊市的氛圍中。但成交量的情況卻告訴我們,行情來了。接下來的事實是,從2008年12月—2009年12月,上證綜指累計上漲了75.65%,深圳成指累計上漲了106.49%,這是不折不扣的牛市。
不過,細心的投資者可能也發(fā)現(xiàn)了2009年10月的這個節(jié)點,此時3月均量線下叉12月均量線,這意味著經(jīng)過了一年的上漲,股市的資金量再次開始減少。如果單純從資金量來分析,一旦后續(xù)市場資金不能得到有效補充,牛市很有可能就此終結,從這個意義上說,2010年的行情將面臨嚴峻的考驗。
既然大盤是最好的廣告,對于投資者來說,問題似乎就變得簡單了。那就是在指數(shù)上漲的過程中買股票,即使是最差的投資者也能賺到一些錢;而在指數(shù)下跌的過程中賣股票,因為,此時即使是挑到好股票的人也賺不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