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只有在傾訴對象表現(xiàn)出“我已經(jīng)為傾聽你的話語做好充分準備”的態(tài)度時,才會道出自己的心里話。倘若對方專心傾聽自己的訴說,并不時點頭道“你說的沒錯”“那當然”“原來如此”等,利用此類話語附和自己的觀點,講述者就會將隱藏的心里話和盤托出。但是,如果講述者在說話之時察覺出對方心不在焉,那么他就不會愿意將剛才還興致勃勃的談話繼續(xù)下去。
孩子們也是如此,只要爸爸媽媽認真傾聽自己的話語,對自己的意見表示出小小的認可或是支持,他們就會暢所欲言。這一點與大人們一樣,孩子們也只會在別人專注于自己的講述,愿意傾聽自己的話語時,才會毫不保留地打開自己的心靈大門。
另外,父母們一定要認識到,眼神的交流以及心與心之間的真正溝通,能夠使孩子們發(fā)現(xiàn)并解決自身問題。孩子們在獨自理清個人思維并找到問題解決方法的同時,其日后克服人生問題的能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提高。
即使孩子的話題顯得牽強、荒謬,我們也不要立即將其打斷或予以反駁,而應耐心地聽到最后;即便想數(shù)落孩子的嘴巴癢得難受,也要暫且聽孩子將話說完,以對孩子的想法及感受做一個全面了解。在完全認同并接受孩子感情的前提下,再將作為大人、作為媽媽的觀點道及出來也不為遲,偶爾,將即將出口的嘮叨話咽回肚中未嘗不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