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日本“改朝換代”為何引人注目(3)

日本變”天“:民主黨政權誕生近距離觀察 作者:朱建榮


反觀日本,盡管二戰(zhàn)戰(zhàn)敗后經濟重新崛起,但在美國的掣肘下,尤其是在泡沫經濟崩潰后,喪失了曾經有過的雄心、意志和國內動員能力,各黨派之間的意見相差甚大,內耗嚴重。20世紀90年代以后,雖然不少精英鼓吹大力改革,但官僚階層對涉及其既得利益的改革來個陽奉陰違,大多數(shù)國民也沒有形成應立即改革的共識。現(xiàn)在日本社會的整體氣氛可以被稱為“集體中流意識”:不求為世界之先,只求保住在發(fā)達國家中游的地位;以亞洲老大自居,津津樂道中國之不足而自慰。有日本學者指出,其根源固然有日本人容易趨于保守的心理特征,賴肖爾把日本捧成“世界第一”,也起了“捧殺”的壞作用,助長了虛榮心、固步自封,終于使得自民黨政權四面楚歌,搞不下去了。

當然,日本經濟界、科技界一直兢兢業(yè)業(yè),其競爭力、實力今后仍然不可低估。但日本社會洋溢著這么一種“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態(tài),也是不爭的事實。

對于日本國內政治的走向,過去中國讀者不是很關心。一來由于歷史情結,二來日本政治缺乏變化,看上去“換湯不換藥”,結構又復雜,“看不懂”,三是與過去中國人自顧不暇的精神物質狀態(tài)也有關系。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

中日經貿、文化、人員交流關系已經成為一種“命運共同體”,越來越休戚相關。日本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中國則是日本最大的貿易對象國;據(jù)我國商業(yè)部公布的數(shù)字,在華日資和中日合資企業(yè)的就業(yè)者達到950萬人以上。中國又是日本之外學習日語人數(shù)最多的國家,日本成為中國年輕人最主要的一個留學對象,日本各大學里的留學生當中有6成以上來自中國。這幾年,中國人的境外旅游熱有增無減,每年到日本的游客已達到100多萬,而日本的來華游客則有300萬到400萬人之多。旅居日本的華僑華人,也由1972年建交時的大約5萬人,猛增至今天的70萬人,已經超過在日朝鮮人、韓國人的總人數(shù),成為第一大族群。

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也使得有關日本的新聞和信息更容易被接觸和接收,中國民眾對這個“謎一樣的國家”越來越感到好奇。不過國內網(wǎng)絡上不時會出現(xiàn)一種“日本衰落論”或“日本不再值得重視”的言論,這實際上是錯誤的。即使今明年中國GDP總額超過日本,但人均一算,我們還只有日本的十幾分之一;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日本的科技和尖端產業(yè)在很多領域仍將領軍世界;從國防安全角度看,日本自身今后更難單獨構成對中國的威脅,但一旦它與別的大國一起成為中國發(fā)展的阻礙力量,也是夠添麻煩的。

既有交流密切化、日本今后仍然值得重視等客觀原因,在中國自身的發(fā)展變化過程中,我們還應從主觀上認識到應該更加重視日本。崛起中的中國更需要和平環(huán)境和國際合作,其中日本既是重要的鄰國,又是發(fā)達國家,外交上于中國舉足輕重;中國經濟發(fā)展很快,但環(huán)境污染、食品安全等方面問題嚴重,不少中國的有識之士呼吁日本應該成為中國主要的學習和借鑒對象。另一個重要的背景是,中國人看待世界的眼光里增添了幾分自信。人有自信,心胸會更開闊,更想了解外面的世界,也會更多地看到別人的長處。希望了解日本的意愿的上升,也可以說是這樣一種心態(tài)變化的產物。

但是,與這種意愿上升相比,我們會發(fā)現(xiàn)自己對日本的“今天”實際上知之甚少。為何日本政局會發(fā)生這樣的大逆轉?自民黨為何下臺?民主黨為何能上臺?民主黨是怎樣的一個政黨,主要領導人的觀點如何?其內外政策與自民黨有何不同?尤其是新執(zhí)政黨的對華政策走向如何?民主黨政權能否長久?有關這一系列問題,國內迄今沒有出過一本專著,深入淺出地予以介紹的文章也很少,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報道,但不成系統(tǒng)。因此,在日本政權面臨全面更替之時,我們感到,全面系統(tǒng)又客觀、深入地介紹民主黨政權誕生的前因后果及其對中國的影響,實為必要。

本書由比較了解日本又知道國內讀者關心熱點的在日華人學者和大報、通訊社駐日記者共同策劃并執(zhí)筆,通過對民主黨領導人和該黨議員、接近該黨的智庫和研究人員以及對自民黨有關人士等的第一手采訪,并近距離觀察了這次眾議院大選的競選過程,集中力量又分工合作,終于能夠把這一成果在這里獻給讀者。其中,朱建榮擔任序和第六章的執(zhí)筆,宋金明寫第一章,朱沿華寫第二章,徐靜波寫第三章,張超寫第四章,嚴圣禾寫第五章,分工完成后又多次互相提意見,再由朱建榮、嚴圣禾、張超、宋金明等統(tǒng)籌完成。

我們的心愿是在日本政權交替之后的最短時間內為國內讀者提供一個了解日本“變天”的前因后果及日本政治今后走向的窗口,同時也希望本書為從事與日本有關工作的人士及研究人員提供一個新的觀察視角。

愿讀者們和我們一起追蹤日本政治最新變化的來龍去脈及其背后反映出來的日本社會的新思潮、新意識,再從中思考應該如何重新看待日本、定位日本并使中日兩國關系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