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節(jié):自愿的奴役

這書能讓你戒煙 作者:(英)亞倫·卡爾


社會洗腦造成的效應(yīng)之一,就是讓吸煙者自愿接受煙癮的奴役。

全人類曾為消滅奴隸制度奮斗過好幾個世紀(jì),然而吸煙者終其一生,都生活在煙癮的奴役中。他似乎意識不到,每當(dāng)吸煙的時候,他都情愿自己從來沒有染上煙癮。我們不僅無法享受吸煙的感覺,而且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正在吸煙。只有在一段時間沒有煙抽之后,我們才會誤以為吸煙是一種享受,比如早上第一支煙、飯后第一支煙等。

只有當(dāng)我們決心戒煙,或是弄不到香煙,或是身處禁止吸煙的地方(學(xué)校、醫(yī)院、超市、劇院、教堂等)時,才會覺得吸煙很重要。

吸煙者必須意識到,禁止吸煙的地方會越來越多。總有一天,任何公共場合都不允許吸煙。

過去吸煙者邁進(jìn)朋友或陌生人家里時,還可以問一句“你介意我吸煙嗎”?現(xiàn)在,社會禮儀已經(jīng)不允許他開口,他只能絕望地打量周圍,希望看到一個留有煙痕的煙灰缸。如果看不到,他只能強(qiáng)忍煙癮,直到實在忍不住,不得不征求主人的同意。主人的回答有可能是“實在忍不住就吸吧”,也有可能是“最好還是不要,煙味很長時間都散不掉”。

“過去我以為自己只有靠吸煙才能直面壓力?,F(xiàn)在我知道,我面對壓力的表現(xiàn)更好了。”

——珍妮弗·O

可憐的吸煙者,原本已經(jīng)感覺十分糟糕了,現(xiàn)在更是無地自容。

我還記得,在我還是個煙鬼時,每次去教堂做禮拜都是一場折磨。即使是在我女兒的婚禮上,我滿心想的也都是“再忍一忍吧,等出了教堂門就自由了”。

在這種時候觀察吸煙者,會發(fā)現(xiàn)他們通常聚在一起,掏出自己的煙盒遞給別人。他們的對話通常是:

“你抽煙嗎?”

“是的,不過還是抽我的吧?!?/p>

“下次再說?!?/p>

兩人點起煙深吸一口,心里想:“我們不是很幸運嗎?這樣的享受,不吸煙的人可體會不到?!?/p>

不吸煙的人也不需要這樣的“享受”,不需要用煙氣毒害自己的身體。吸煙者的可憐之處在于,即使是正在吸煙時,他們也無法體會跟非吸煙者一樣的感覺——自信、安詳以及心靈的寧靜。不吸煙的人每時每刻都在享受生活,不會在禁煙場所心煩意亂、坐立不安。

過去冬天打室內(nèi)保齡球時,我經(jīng)常假裝上廁所,然后偷偷點一支煙。這樣的事原本只有14歲的男孩子會做,而我卻是個40歲的會計師。真是可憐!就算回到球場上,我也無法享受打球的過程,只是在強(qiáng)忍著等球打完,好重獲“自由”。保齡球原本是一種休閑,卻因為吸煙成為一種負(fù)擔(dān)。

對我來說,戒煙的最大快樂就是,我終于可以自由享受生活,不必再忍受煙癮的奴役。不必再花一半的時間盼望著吸煙,另一半時間則一邊吸煙,一邊希望自己當(dāng)初沒有染上煙癮。

吸煙者應(yīng)該時刻記住,當(dāng)他們在非吸煙者家里或禁止吸煙的場所忍受折磨時,折磨他們的并不是非吸煙者,而是尼古丁這個惡魔。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