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中醫(yī)教材把感冒分成風寒、風熱兩種,我認為這是錯誤的,其實,風寒和風熱不是感冒的不同類別,而是感冒的不同階段。感冒都是由溫度變化引起人體機能障礙導致的,每個人的每次感冒,都會經歷風寒和風熱兩個階段。
首先,感冒第一時間是給身體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狀態(tài),最明顯的表現(xiàn)是體表發(fā)冷,要裹緊衣服,有的時候還流清鼻涕、打噴嚏,有人管這叫風寒感冒,其實,這只是感冒的最初階段。為什么說這是身體的一種抑制狀態(tài)呢?因為這時人體處于一種“不足”的狀態(tài)中,氣血不能供應體表,無法組織有效的低抗,因此這是一種“屬陰”的狀態(tài)。也就是說屬陰的能量開始控制身體了,而屬陰的能量具有抑制收縮的特性。我們在中學物理課上就學過:物體的特性之一是熱脹冷縮。人體也一樣,熱了,身體就會向外舒張流汗;冷了,渾身起雞皮疙瘩,身體就會向內收縮,這時人就會打噴嚏、流清鼻涕。
實際上,感冒的初級階段,有的時候特別短,幾個小時或半天就過去了,由于它太短了,所以很多人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大家注意,這個體表?冷的階段太重要了,此時寒邪還沒有深入,身體的抵抗機能還有能力迅速將它清除出去,因此一定要抓住這個時機啊!怎么辦呢?搶時間解除抑制狀態(tài)!方法其實很簡單,任何熱性的食物、飲料都可以,有的時候,甚至一杯熱水都管用。因為身體本來是由陰和陽這兩種能量來控制的,但現(xiàn)在陰寒的能量開始變得強大起來,它想要獨自控制身體。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用溫熱的東西來增加身體內陽的能量,使陰陽重歸平衡。通常,用大蔥的根部也就是蔥白,切一下,加幾片生姜,在水里稍微熬一下,一開鍋就好,不要久熬,因為要的就是它那種刺激的成分,用吳鞠通的話?是“香氣大出,即取服,勿過煎,肺藥取輕清,過煮則味厚入中焦矣”。這里要說明一下,蔥白和生姜都是溫熱的食物,它們進入身體之后,會增加體內陽的能量,陽的能量充足之后,身體就會發(fā)熱出汗,從而使身體內陰陽的能量重新達到平衡。為什么蔥白和生姜又不宜久熬呢?因為此時寒氣只停留在體表,屬于肺經,肺經有寒應該宣。宣是什么意思呢?我們常說宣傳宣傳,意思就是說要向外擴散。什么東西容易擴散呢?輕的東西最容易擴散,比如空氣。所以蔥白和生姜輕輕一煮,氣味輕清,進入身體之后,就像一陣熱風狂吹,肺上的寒邪很快就無影無蹤了。
我還經常讓人用蘇葉泡水,來驅散體表的寒邪。蘇葉,也叫紫蘇葉,藥店有干的蘇葉賣,各位可以在辦公室里準備一小包,覺得自己快感冒了,身上突然發(fā)冷,立刻用開水泡一把,六七分鐘后就可以喝了。
古代的時候是用麻黃、桂枝等藥來解決這個問題,現(xiàn)在不大用了。但如果真是冷得渾身發(fā)抖,一點汗都沒有,那還是要用《傷寒論》中的麻黃湯。通常用蘇葉、蔥白等就可以了,等到身上發(fā)熱,不再覺得冷,就可以了。最好是能微微出點汗,但是不要出大汗,更不要馬上就去風口站著。
還有個方法就是把熱水袋放在被窩里,放在后背的肺腧穴附近,也就是靠近肺部的脊柱兩旁。熱水袋要不遠不近,以免燙到皮膚,這樣睡覺可以幫助陽氣生發(fā),使體內的抑制狀態(tài)得到改變。
這個階段,就是中醫(yī)說的外寒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