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70年代末,圍繞“中年危機”問題,曾展開過無休無止的討論:飲食對緩解“危機”的重要作用,已退居其次。它無助于那些四十歲,對生命還充滿期待的男人,突然面對令人畏懼的艱難時刻,精神上、靈魂上和肉體上所承受的沮喪失落。曾經(jīng)執(zhí)著期待的,此時看來,像個不合時宜的電影劇本,讓人無可奈何……過了四十歲的男人,前景看上去不那么樂觀。 而另一個時代的今天那?客觀地說,中年人的情況,甚至更糟糕了——當然,僅依照從職業(yè)角度的統(tǒng)計來說——一些行業(yè),拒絕接納年齡在三十八歲以上的員工;另外一些行業(yè),也打算跟超過四十五歲的員工們告別。因為他們不再是業(yè)績上升的保障,據(jù)稱,也不能再有卓越的貢獻;沒有足夠的能動性、靈活性;或者一些年輕人,他們甘愿拿更少的薪水來從事“老男人”們的工作。過了四十歲的男人,真的不容易重新鼓起勇氣,幾乎他們中的每個人,在職業(yè)生涯中,都已經(jīng)積累了過多的憤懣,當然也包括職員和公務員。
盡管如此,“黃金歲月” 的意義對于過了五十歲的男人來說,卻并非像打牌作弊時耍的鬼把戲,只是謊言而已;相反,那些近五十歲的,剛過了五十歲的,抑或所有五字開頭的人們,還持有兩張王牌:承諾過的未來和經(jīng)歲月雕琢的過去。最美的時光,是生命的巔峰,是站在至高的瞭望臺上,欣賞、享受那動人的景致,那是經(jīng)過辛勞歷練的個人頂點所散發(fā)的光輝。此刻既是了嗎?不,那張寫著“我經(jīng)歷了我的生活,我的任務已完畢”的清單,還需耐心地保存至多年以后。五十歲,并非每個人不可避免的轉折點——或許,我們可以活到一百歲,甚至更長!
五十歲的日子當然可以通過美食變得更有趣兒,但卻同那個“危機”的說法毫不相干。通常情形正是如此:諸如此類的“危情” 被最大限度地自制出來,接著便輕而易舉地被擴散了;或者,我們拒絕去懷疑那個長時間習慣了的認知,拒絕去尋找事物重要的本質;因為這樣一來,我們就不得不面對新的抉擇,并采取新的態(tài)度。在短時間內,這讓人感覺不適, 但從長遠考慮,對我們生活的狀態(tài)來說卻是絕對必要的。認真對待個人生活的人,會在五十歲時作一個必要的“中期總結”,權衡個人和生活的“借貸關系”——我給予了什么,我得到了什么?終有一天,它不再僅僅是一個結果,而是出色生活過的證明……一個滿足,平靜,而幸福的人!填滿這張結算單時,記憶躍然紙上,真實的個性也浮現(xiàn)出來。我們都想在生命的天空中,留下僅屬于自己的標示,而不想——哪怕僅一天是——糊里糊涂地從這個世界上消失。
我曾經(jīng)有幸在過去的歲月中,遇見許多仍舊展望前景的五十歲的人:作為我的朋友、熟人、同事、下屬、上司或顧問,也作為我觀察的對象。他們把曾經(jīng)的一些失誤視為潛在能量:有哪些可能性被忽視了?為何曾非常猶豫、躊躇地處理一些事情?為什么相比之下一些方式讓人對生活充滿無盡的勇氣、行動力和熱情;而另外一些方式,則持續(xù)著無目的的消耗,最終敗下陣來?我同樣想清楚地知道這些,作為我自己的五十歲——這個重要的中場休息之時,思考接下來的人生之路的指南。
幸福的人,是那些熱愛生活的人。他們沒有逃避過對自己和他人該負擔的責任。他們的共同點是:擁有一個鑄造而成的生活意志。以理智和自我反省為基礎的清晰的生活目標——清醒地活著,而非任其發(fā)展;持續(xù)地、或多或少地,但卻認真而幽默地思索走過的路。人生這塊多棱寶石的每一個閃光的平面,都是耐人尋味的。籍由此方式,我們擁有主動權,去實現(xiàn)設定的目標。走在自決的路上,將來就不必埋怨說:“如若當時……,可惜暮色將近?!?
當然任何時候都算不得晚。時時刻刻,都有幸福的方式可供選擇,都可以有新的目標,去完善我們自己的藍圖——我們只需要去做。泰然卻不慍怒地;心平氣和卻不帶妒嫉地;自我批評,卻并非盲目地……總之,生活就像個舞臺,對我們來說,每天都是一次重要的登場。五十歲,黃金歲月,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