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評論:“孝”與“愛”(1)

學而時習之 作者:薛涌


中國自周代以來,可謂是以孝立國。有子這段話,典型地體現了以孝立國中“私德”和公共秩序合一的政治哲學。在初民時代,“私德”與公共秩序的合一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因為當時人們聚族而居,其政治共同體常常就是一個擴大的家族集團或幾個家族的聯盟,說白了就是一個家。而人又是經驗的動物。他們理解政治秩序、尋求把自己和別人聯系起來的紐帶,就必須從自己親身經驗過的私人感情開始。

不過,父母兄弟之間的感情并非唯一的私人感情。戀人之間的感情,也是一種非常牢固的私人感情,也可以用來作為政治秩序的基礎。我曾考述古希臘的同性戀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發(fā)展,把同性戀中的“男同志”算入“民主之父”,也正是此意。請看我專文的論述(薛涌:2006, 1; 2006, 2.)。下面不妨引用過去寫的一篇小文,《孔子的孝與柏拉圖的愛》,作為本章之評論:

簡單地說來,中國自古是個“縱式社會”,人分上下,位有高低。政治、社會層面是如此,心理、感情層面也不例外。人與人之間,一般都是縱式的關系。橫向、平等的人際關系不能說沒有,但這種關系,不論是從政治上、社會上,還是文化上,都不受鼓勵。西方的社會幾乎從一開始就是個“橫式社會”,人與人是平等的。因此人生在世,必須學會和人平等相處。這當然不是說西方沒有等級。相反,在相當一段歷史時期,西方社會的等級似乎還更森嚴。如歐洲的中世紀等等。但是,你仔細分析就會察覺,人家那里的許多縱式的等級結構,還是以橫式的文化價值為根基的。舉個簡單的例子,締造了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大帝,他不是自稱皇帝,而是princeps,意思是第一公民或公民的頭領。這個詞后來演化為prince,也就是王或王子的意思。有人甚至認為這個字和現在的president即總統(tǒng)還有語源上的關系。可見,人家稱王、當皇帝,最初也是從做公民開始的。奧古斯都并不僅要這個名字,行為上也以公民作為包裝。他征服世界后,用從外面(特別是奇富的埃及)掠奪的財富大興土木,吹噓自己把羅馬從一個磚砌成的城市變成了大理石的城市。但是,當他建設奧古斯都公共廣場時,因為不能說服個別土地所有人(即我們所謂的“釘子戶”)賣出所需的地來,竟寧愿把廣場的一角修成不對稱形。這比起我們現在的拆遷還是文明多了。其實后來等級森嚴的歐洲封建時代,也有所謂圓桌騎士,即大家不分高低,平時議事,圍著圓桌而坐,以示平等。

有人也許會說,這樣比不公道。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才更平等。比如科舉,誰都可以考,誰考過了就有當官的資格,不看身份。其實,這不過是國家把確立身份的權力從社會那里搶到自己手中而已。在科舉中,通過什么考試就有什么身份。這從納稅到當官的資格上都能體現出來。只是這個等級不能由社會來規(guī)定,而是要由國家來規(guī)定。不像歐洲,社會規(guī)定人的身份的權威特別大,國家的權威反而小。也正是因為如此,一些看似比中國等級森嚴的社會,在許多方面比中國更為平等。

且以日本為例。都說日本是個等級社會,或中根千枝所謂的“縱式結構”。但看看日本的草根社會,許多平等的因素在中國傳統(tǒng)中是很難找到的。比如從中世開始的所謂“一揆”,就是地方的武士或農民為了同一目標的結盟?!耙晦瘛钡囊馑即笾率恰巴摹?、“一致”。在這樣的組織中,成員非常平等,盟約簽署時有嚴格的格式:中間畫一個大圓圈,大家圍繞圓圈簽字??催@樣的文書,你根本不知道誰是首領。后來江戶的幕府政權建立了嚴格的等級秩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