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科爾曼在他的著作《陰謀家集團——300人委員會》中聲稱:“從存貸款政策和銀行業(yè)的崩潰中可以看出,里根政府采納并應用了該建議(彼德·維克斯·豪爾的建議)?!笨茽柭槺阋仓赋?,是米爾頓·弗里德曼主導了彼德伯格俱樂部的計劃,“通過里根政府,首先加速鋼鐵制造業(yè)的崩潰,然后是汽車和房地產(chǎn)業(yè)”,從而實現(xiàn)美國的去工業(yè)化。
考慮到彼德伯格人常??磥頁碛袩o邊的權力,沒有誰有能力與之抗衡,這實在讓人感到不安。撒切爾夫人在首相之位旁落約翰·梅杰之后,對《焦點新聞》的主持人吉姆·塔克說,她認為,被彼德伯格人罷黜是一個“貢獻”,因為英國或是任何其他國家都不該放棄主權。至少撒切爾夫人還活著,只是被迫離開了她的辦公室,而意大利總理阿爾多·莫羅就不同了。
彼德伯格俱樂部與刺殺阿爾多·莫羅事件的關聯(lián)
1982年,前情報人員約翰·科爾曼揭露說,意大利前總理阿爾多·莫羅是“基督教民主黨的忠實信徒,他反對讓他的國家‘零增長’和人口下降,因而被刺身亡。刺殺目的是讓意大利與羅馬俱樂部和彼德伯格俱樂部的命令保持一致——將意大利去工業(yè)化并大量削減其人口”。
科爾曼在《陰謀家集團》中聲稱,全球主義者利用意大利來動蕩中東,這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澳_計劃通過全面就業(yè)和產(chǎn)業(yè)、政治穩(wěn)定來穩(wěn)定意大利,這將加強反共產(chǎn)主義的天主教的勢力,從而大大提高了使中東動蕩的基本目標的難度?!?/p>
科爾曼用嚴謹?shù)募毠?jié)描述了這一系列使意大利癱瘓的事件:1978年,莫羅是如何在光天化日之下被紅色旅綁架,并隨后被野蠻地槍殺的。他所有的保鏢也都死在冰冷的血泊之中。1982年11月10日,已故之人的摯友,戈賴德·圭爾佐尼(gorrado guerzoni)在羅馬法庭證實,阿爾多·莫羅,這位數(shù)十年來一直勤奮的卓越的政治家,“被皇室國際事務研究院的一名中介人威脅,這個人那時候是美國國務卿”。
科爾曼說,在對紅色旅成員的審判中,“其中一些人證實,他們知道美國高層介入了刺殺莫羅的陰謀”。1982年6-7月間,“阿爾多·莫羅的遺孀證實,她丈夫的死是其生命久已面臨嚴重威脅的最終結果。這種威脅來自于她稱之為美國高層的政治人物。
法庭問她,她是否可以告訴法庭,這個人指美國政府高層?!g者注都說了些什么,伊莉諾拉·莫羅的回答完全是圭爾佐尼之前證詞的重復:“要么停止你的政治路線,要么付出昂貴的代價。”
科爾曼在他書中那些更令人毛骨悚然的紙頁中敘述如下:“據(jù)法官回憶,圭爾佐尼被問道,他是否能夠確認莫羅夫人說的那個人的身份。圭爾佐尼回答說,是亨利·基辛格(之前他暗示過)。
為什么一名美國高級外交家要威脅一位歐洲獨立國家的主要政治家呢?圭爾佐尼的證詞對美-意關系有著潛在的破壞力。1982年11月10日,這一轟動性的證詞瞬間傳遍西歐。盡管事實上基辛格未被判定為這些刺客的幫兇,但表面看來,美國沒有一家電視臺覺得這條新聞值得任何一個人的關注。
看過本書第二部分內(nèi)容就覺得這種管制不那么讓人驚訝了。
比爾·克林頓的彼德伯格洗禮
作為彼德伯格影響力的終極例證,1991年在巴登-巴登的彼德伯格會議上,比爾·克林頓總被推上總統(tǒng)的寶座。大多數(shù)美國人和世界媒體不知道的是,會后克林頓出人意料地直接秘密訪問了莫斯科。
6月9日,星期二,他與蘇聯(lián)內(nèi)政部長瓦季姆·巴卡京會晤了90分鐘。巴卡京是氣數(shù)已盡的伊爾·戈爾巴喬夫總統(tǒng)內(nèi)閣的成員之一。他那時正忙著競爭激烈的總統(tǒng)選舉,離投票只有六天了。但他還是從他排得滿滿的日程中抽出時間,會見在國際上毫無名氣的阿肯色州州長。為什么呢?
巴卡京先生隨后的職業(yè)生涯也許能提供一點兒線索。盡管戈爾巴喬夫在總統(tǒng)競選中落敗,但巴卡京這個“改革者”卻得到了克格勃最高長官職位的獎賞。看來是彼德伯格人把克林頓直接派去莫斯科,在他兩個半月后宣誓就職美國總統(tǒng)之前,把他在克格勃的學生時代以及反越戰(zhàn)爭中的文件“掩埋”起來。
《阿肯色州民主公報》是極少數(shù)報道這一事件的美國報紙之一,新聞標題為:“克林頓在蘇聯(lián)的強力伙伴——克格勃的新首腦?!?/p>
據(jù)消息人士稱,彼德伯格人支持的候選人克林頓允諾葉利欽總統(tǒng),如果他贏得選舉,俄羅斯的戰(zhàn)艦將在所有美國海軍基地擁有加油及其他港口優(yōu)先權。這個承諾在克林頓宣誓就職美國總統(tǒng)之后,一直得到了遵守。
比爾·克林頓的前國家安全顧問塞繆爾·桑迪·博格在布魯克林學院說道:“全球化——經(jīng)濟、技術、文化和政治一體化——不是可供選擇的一個選項。它正逐漸變成事實。無論我們是否同意,這一事實都將實現(xiàn)。這是一個我們忽略了的危險事實。”
他是對的。正如吉姆·塔克對我說的:“也許是上帝創(chuàng)造了宇宙,但若就這個行星來說,彼德伯格俱樂部給上帝的口信只會是:謝謝,但那之后就由我們接管了?!钡谄哒滤T騙局
水門危機中充斥著沒能被認清的人,以及被扭曲的法律。水門事件背后的真相從來沒有被揭示過。但是,那些操縱推翻伊朗國王的人、控制馬島戰(zhàn)爭的人、讓阿爾羅·莫羅去死的人,以及讓撒切爾下臺的人,又一次被牽扯了出來。我們的確知道理查德·尼克松濫用總統(tǒng)的權力嗎?萬一那支“冒煙的槍”和“該死的”“濫用”的證據(jù)是偽造的呢?派特·尼克松總是說她的丈夫是被陷害的,并且相信歷史終將證明他的清白。
據(jù)我那些出席了1970年春彼德伯格會議的線人們說,《華盛頓郵報》的角色就是通過不斷發(fā)布一個又一個“揭秘”,讓尼克松成為熱點,以此培養(yǎng)公眾對尼克松總統(tǒng)不信任的氛圍。
英國最高情報機構情報分析專家約翰·科爾曼,在他的著作《陰謀家集團》中直接指斥《華盛頓郵報》1963—1993年的出版人,說她謀殺了自己的丈夫菲利普·L格蘭姆。該案被聯(lián)邦調查局官方定性為“自殺”??茽柭暦Q,凱瑟琳·格蘭姆謀殺了自己的丈夫以便控制《華盛頓郵報》。更有趣的是,這樣嚴重的指控從未被已故的女百萬富豪(該女士被確認為彼德伯格俱樂部成員)訴諸民事訴訟。那些研究彼德伯格人和他們的保護體系的人相信,進行指控會讓科爾曼更有把柄,所以凱瑟琳·格蘭姆家的人、她的朋友和相關人士都沒有這樣做的意思。他們選擇改寫讓人耳熟能詳?shù)年愒~濫調——“隨便想去吧”。
不過,在水門危機中,《華盛頓郵報》卻表現(xiàn)出媒體無限的力量。而那正是美國媒體的控制人——外交關系委員會(CFR,我們將在本書第二部詳解該組織)所期盼的。這起涉及尼克松及其管理班底的丑聞,對總統(tǒng)辦公室以及美利堅合眾國借以立身的機構造成致命打擊。這對彼德伯格俱樂部有什么好處呢?顯然,一個獨立且強大的美國,加上清廉的政府首腦(我并不是說理查德·尼克松)將會使實現(xiàn)他們?nèi)蛘鞣媱澋男率澜缰刃驕S為不可能。
是誰在丑化尼克松總統(tǒng)的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呢?
在眾多可見的“演員”之中,大衛(wèi)·楊是其中一個。他是這群“堵漏工”的頭兒——這是尼克松在約翰·埃爾利希曼治下設置的,為白宮特別調查部工作的蓋世太保性質的部門間諜組織。大衛(wèi)·楊原先為彼德伯格俱樂部創(chuàng)始人之一的亨利·基辛格工作,現(xiàn)在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是打入白宮的“蛀蟲”。正是他的錄音帶成為將尼克松擊倒的那支“冒著煙的槍”。在這些錄音帶罪證中,可以聽到尼克松在討論阻撓水門事件調查時,承認他下令掩蓋水門事件。這些錄音進一步證明了尼克松總統(tǒng)對美國公眾撒謊達九個月之久。
另外一個主要“演員”是前中央情報局和聯(lián)邦調查局官員詹姆斯·W麥科德,他是尼克松總統(tǒng)連任競選委員會的安全主任。看來是他“偶然”將那盤臭名昭著的錄音帶遺忘在白宮水門大廈某個門邊,并且引起一名警衛(wèi)的警覺而非法侵入。麥科德和其他四人在非法侵入的當晚被捕。他被判處六項罪狀,并承認有罪。隨后,他給審判水門事件的法官約翰·J西瑞卡寫了封信,信中承認犯有偽證罪。麥科德聲稱,白宮知道該起非法侵入事件,并試圖掩蓋。正是他的這一聲明,使得調查員們更加努力地捕捉白宮里的秘密錄音系統(tǒng)。麥科德承認之后,還指控說,中央情報局的探員在他的家中燒毀他的個人文件。麥科德仍然害怕自己被關進監(jiān)獄服刑期間被中央情報局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