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chuàng)世紀(1)

名牌至上 作者:(?。├げ楣?/span>


催生亞洲名牌拜物教的力量,一百多年前就蠢蠢欲動了。

20世紀早期,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前,歐洲處在黃金時期。時代在前進,市場正繁榮,一切都令?飄飄然,富裕階層熱衷炫耀財富,考究的女性服飾成為一個家庭展示自己實力的首選方式。奢侈品通過進口開始滲入亞洲市場,不過,當時有能力接觸到它們的只是極少數(shù)的富有社會精英。日本剛從江戶時期漫長的閉關(guān)鎖國政策中走出來,開始和英國及歐洲大陸諸國展開包括首飾等奢侈品在內(nèi)的貿(mào)易往來。據(jù)說,當時一只精美的法國 Bacarat水晶花瓶的售價比日本普通家庭的年均收入還要高。早在 20世紀 20年代, Burberry就在東京開設了專賣店,貨物運輸通過當?shù)氐倪M口公司完成。

在浮華享樂盛行的二三十年代,上海在亞洲的地位堪比歐洲黃金時期的巴黎。上流社會的女性穿著優(yōu)雅的旗袍出現(xiàn)在社交場合,男人們則時興穿法國西裝、戴瑞士手表,比如 Omega,該品牌早在 1895年就出口到了中國市場,廣受歡迎。

印度的皇室成員天生喜歡西方奢侈品,他們?nèi)惗睾桶屠杪眯匈徫?,或者委托喜歡的名牌比如 Louis Vuitton或Cartier為自己度身定制。著名的伯蒂亞拉( Patiala)項鏈就是印度的伯蒂亞拉邦主在 1928年委托雅克 ?卡地亞( Jacques Cartier)定制的。這條窮極奢靡的項鏈上鑲嵌了 2,930顆鉆石,重達 1,000克拉,其中包括一顆 234克拉、世界排名第 7的大鉆石。

隨后,奢侈品產(chǎn)業(yè)在亞洲發(fā)展進入了艱難時期,幾乎每個亞洲國家和地區(qū)都出現(xiàn)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二戰(zhàn)后日本淪為戰(zhàn)敗國,經(jīng)濟上奄奄一息。相較于西方奢侈品,獨立運動中的印度人顯然更愿意穿著印度土布( khadi),這種棉質(zhì)的手工紡織布料受到圣雄甘地的推崇,成為印度自由運動追隨者的制服。與此同時,東南亞的獨立運動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1946年,美國人離開了菲律賓; 1949年,荷蘭人撤出了印度尼西亞; 50年代,英國人先后放棄了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愛國主義和經(jīng)濟貧困使得西方的奢侈品在當?shù)卣也坏搅⒆阒?。大多?shù)亞洲國家的貿(mào)易保護政策也?制了進口貿(mào)易,即便允許奢侈品進口,也會征以高額關(guān)稅。獨立后的亞洲各國都急需振興經(jīng)濟,人們辛苦工作重建國家與生活。他們普遍希望能在滿足日常生活的基礎(chǔ)上,為孩子的未來攢錢。所有這些現(xiàn)實問題直接導致了奢侈品進口進入休眠狀態(tài),幾十年后,到了 70年代,才開始慢慢復蘇。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