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誤,是每個年輕人在工作中、生活中都不可避免的。承認自己的口誤總是會讓人感到遺憾,那有沒有辦法讓自己的口誤變成巧妙的語言呢?高明的解決之道就是:當你意識到自己講錯話的時候,干脆借題發(fā)揮,將錯就錯,在適當?shù)臅r機改變錯話的含義,將明顯的錯誤變成正確的說法,為自己贏得掌聲。一個剛畢業(yè)的大學生去一家公司應聘,一位負責面試的考官遞過名片。這個學生太緊張,匆匆看了一眼,張口就說:“藤野先生,您身為日本人,不遠萬里,來華創(chuàng)業(yè),真是讓人敬佩?!笨脊傥⑽⒁恍Γ骸拔倚仗倜巴兀氐赖闹袊??!?/p>
這個學生頓時面紅耳赤,羞愧難當。幸虧他反應夠快,沉默了一下后,連忙誠懇地說道:“對不起,您的名字讓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日本老師 藤野先生。他教給魯迅很多為人處世的道理,讓魯迅終身受益。今天我在這里也學到了一課,那就是做事一定要認真,希望藤先生在以后的工作中能給我指教!”藤先生面帶微笑,點了點頭,最后這位年輕人如愿以償?shù)乇讳浻昧?。這位大學生的錯話已經(jīng)出口,在簡單致歉后,他聰明地轉移了話題,把自己的失誤加以發(fā)揮,巧妙地將話題引向魯迅的老師藤野先生,既消除了將對方誤認為是日本人的尷尬,又語義雙關,檢討自己不認真的同時,也暗示了愿在該公司服務的愿望,一箭三雕。
不難看出,“借”字雖妙,但難在“發(fā)揮”上,借什么樣的“題”、如何“發(fā)揮”才是關鍵所在。一次,放蕩不羈的阮籍上早朝,忽然有人前來報告,說:“有人殺死了母親!”
阮籍聽后不假思索地便說:“殺父親也就罷了,怎么能殺母親呢?”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嘩然,認為他“有悖孝道”。阮籍這時也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忙解釋道:“我的意思是說,禽獸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殺父就如同禽獸一般,殺母呢?就連禽獸也不如了?!币环挘故沟帽娙藷o可辯駁,阮籍也避免了殺身之禍。
其實阮籍在失口后,只是使用了一個比喻,就暗中更換了主題,然后借題發(fā)揮,平息眾怒。
“借題”不是不動聲色地續(xù)接錯處,而是有意凸顯錯處,借機做文章,為自己的話找到最佳的解釋,獲得最好的效果。但是,只有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和臨危不亂的心理素質,才能更好地運用這一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