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辦以華賬房的名義對洋行實行完全意義的承包制,所以稱呼華賬房或買辦,含義幾乎完全相同。一般講,按照買辦與洋行之間簽訂的契約,買辦的華賬房是洋行的有效代理機構,但華賬房在商業(yè)往來中只能用洋行華賬房的名義,而不能直接用外商——即洋賬房的名義。但在交易場上,買辦常常打著洋行的旗號,代表洋行出現(xiàn)。
掌管華賬房的買辦,除了負責為洋行招徠航運業(yè)務,經手進出口交易外,還要擔保錢莊和華商的償付能力,經手洋行營業(yè)上的銀錢往來,同時還要負責提供各種商業(yè)情報,其職權如此之大,以致人們常常稱其為“華經理”。天津的華賬房多負無限責任制,對于一般的商業(yè)風險或損失均能自行承擔。
華賬房的組織形式一般是以買辦個人為首,但也有幾個人合作或合股的。在合作人當中,有的分任賬房或外莊,也有的把有實力的外莊拉進華賬房入股,如:新泰興洋行的華賬房就先后有李、寧、馬、金、靳、沈諸姓加入。有的華賬房是由幾個人共同組成,每人承擔一方面的責任,其中一人對洋行簽字負責,如:俄商華俄道勝銀行的華賬房由陳、張、孫三人合作,陳協(xié)中出錢,張伯龍實際做事,孫仲英既出錢又管對外拉攏官府。英商麥加利銀行的買辦賬房也是鄧、劉、鮑三家合作,如此的例子很多。
買辦設立華賬房后,洋行或外國銀行一般每月要支付給華賬房貼費數(shù)百元,作為辦公費用和用于支付買辦雇用職員的薪金及其他開支。如無貼費,洋行每月則要支付一筆薪金給買辦。1910年3月,瑞記洋行聘用駐保定分行買辦,與其訂立的合同中規(guī)定,每月支付買辦大洋100元,30元為工資,20元提供其雇用賣貨人,50元支付房租。貿易傭金不論進出口貨均為2%,保險傭金2.5%。買辦信用由其他商號擔保,沒有交付保證金。至于華賬房日常經營所需要的流動資金,則完全由買辦自行籌措,盈虧也由其自負。
為了保證對洋行的信用,一般情況下買辦要向洋行交付一筆保證金,也稱寄庫金或押柜。然而,早期天津的買辦大都不交納保證金,而只需要有擔保人。19世紀到天津的廣東買辦大都借助已有一定資力的同籍買辦做擔保人。1874年,梁炎卿剛從上海調到天津怡和洋行時就沒有交任何保證金,只是由同為廣東籍的仁記洋行買辦陳子珍做擔保。
20世紀以后,買辦保證金制度越來越流行。買辦與洋行簽約設立華賬房時,要向洋行交付保證金。即使已經建立的華賬房,有的也要隨著生意的擴大而增加保證金。1899年日本橫濱正金銀行買辦魏信臣應聘為正金銀行買辦,在應聘合同中規(guī)定,魏信臣要向銀行交三萬兩作為保證金,行方每月支付買辦的貼費為200兩。到1902年,他的保證金增加到七萬兩。而到1916年,鄭翼之交給太古洋行的保證金已達30余萬兩,押品主要是房地產和股票。只有當買辦與洋行解除契約時,保證金才能歸還買辦。
各洋行的華賬房在經營方式上也有不同的特色,南方買辦一般以精明甚至吝嗇而著稱,北方籍買辦則多有不同。橫濱正金銀行買辦魏信臣的經營明顯表現(xiàn)出北方人豪爽的性格特征,仗義而缺乏精明。他好名喜諛,親友來借貸,只要說得他高興便可以成千上萬借給而不立任何有效的手續(xù),以至形成了許多呆賬。20世紀30年代初,正金銀行華賬房積年虧累,其奢侈卻依然如故。每到新年,魏信臣都要向日方人員分送禮物,并邀請全銀行人員及其眷屬到家中飲宴,以贏得日本人的贊賞,顯示自己的財富。每逢年節(jié)他都要到買辦寧星普家中拜賀,照例都要以1000兩銀票作為送給孩子們的壓歲錢。魏信臣非常講究吃喝,華賬房的午餐便日日豐盛如飲宴,馳名于當時天津的銀錢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