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脈統(tǒng)領人體所有的陰經,督脈統(tǒng)領所有的陽經。按照陰陽理論,男為陽,女為陰,男人的生殖能力在很大程度上由督脈決定,女人的生育能力則由任脈決定。
武俠小說中常將打通任督二脈當成功力提升的一大要件,用中醫(yī)理論來分析,這兩條重要經脈對保健確有功效。人體有病,往往是任督二脈不通,所以打通任督二脈對維護身體健康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樣打通呢?道教里的內丹功--小周天的修煉就是在任脈和督脈上煉的,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下。
1.調形
調形就是調身,把身體的姿勢調整好了。
坐在椅子的前三分之一處,兩腿與肩同寬,自然垂放在地上,兩手四指交疊,勞宮穴相對,拇指相接觸,放在下丹田的下方;頭正,頸松,含胸拔背,胸要微微地內收,背要挺拔;下頜內收,頭不要抬起,兩眼先平視,然后微微閉上。
2.調息
調息即調整呼吸,調呼吸的時候只要關注呼氣,不必關注吸氣。首先讓每次呼氣都呼到中丹田、膻中穴的位置。隨著呼氣,每呼一次氣,下行到中丹田一次,這樣,中丹田慢慢地就會有感覺了。中丹田微微發(fā)熱,有氣感了,再繼續(xù)往下煉。隨著呼氣,氣下行到下丹田,下丹
田隨呼氣和吸氣自然地收縮、隆起。先有意地去加大腹部的收縮、隆起,隨著下丹田的氣感增強,就不要再用力了,最后是自然而然地呼吸,不要刻意關注。
3.調神
其實,調神貫穿于修煉內丹功的全過程。一開始要排除雜念,使心神清靜,然后集中意念。當氣行到下丹田時,意想下丹田的位置微微發(fā)熱;然后,再意想下丹田里的精氣在慢慢地轉動,精氣充滿下丹田,充滿整個腹部,然后慢慢地溫暖、慢慢地發(fā)熱,并越來越熱。下丹田精氣充滿、溫熱要經過很長時間的修煉,因人而異。
下丹田有氣感非常重要。只有等到下丹田有了很強的氣感以后,才能接著往后煉,沿著督脈開始往上行走。氣行走到下關,也就是在命門穴和陽關穴之間,這個位置也微微發(fā)熱了。有了氣感以后,繼續(xù)往上煉,煉到中關也就是夾脊穴的位置。這個位置有了氣感,再繼續(xù)往上煉,煉到上面的上關,也就是玉枕穴的位置。這里有氣感了,再繼續(xù)往上到頭頂--百
會穴。從頭頂百會穴繼續(xù)往下,先到上丹田,上丹田兩眉之間微微發(fā)熱、發(fā)脹。上丹田有了感覺,繼續(xù)往下行,又過人中跟任脈連在一起,像這樣不斷地循環(huán),就打通小周天了。
當然,在練習的時候,如果沒有感覺,不要著急,也不要刻意去用力,要把握火候。
肺經養(yǎng)性命,胃經升底氣--長壽必通肺胃二經
在十二正經中,肺經和胃經對延年益壽至關重要。通絡肺經,我們才能延長壽命;通絡胃經,我們就會活得有底氣。
肺在五臟六腑的地位很高,《黃帝內經》中說“肺者,相傅之官,治節(jié)出焉”,也就是說肺相當于一個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宰相的職責是什么?他了解百官、協(xié)調百官,事無巨細都要管。肺是人體內的宰相,它必須了解五臟六腑的情況,所以《黃帝內經》中有“肺朝百脈”,就是說全身各部的血脈都直接或間接地會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
所以,各臟腑的盛衰情況必然在肺經上有所反映。這條經絡對于我們延長壽命至關重要,它起始于胃部,向下絡于大腸,然后沿著胃,穿過膈肌,屬于肺臟;再從肺系橫出腋下,沿著上臂內側下行,走在手少陰、手厥陰經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內側橈骨邊緣進入寸口,上向大魚際部,沿邊際,出大指末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