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馬奔車走八荒,
遠征功業(yè)邁秦皇。
澄清宇宙安黎庶,
先挽長弓射夕陽。
這是中國赴緬遠征軍師長戴安瀾在行軍途中寫下的《七絕·遠征》之一。然而這位年僅三十八歲、戰(zhàn)功卓越而壯志未酬的抗日英雄卻在煙火里化為一道沉重的嘆息!古來征戰(zhàn)幾人回,如果把這場戰(zhàn)爭比作弦斷前的曠古絕響,那么又是誰用生命與尊嚴彈奏這首遠征曲……
戴秋生讀完戴安瀾的詩句后抬頭望了望軍營上的落日,他不知道能否活著回來見到母親、見到子涵,淚水竟刷刷落下,不過回頭想想自己棄學(xué)投軍為的是保家衛(wèi)國、殺敵報仇,即使是戰(zhàn)死沙場也絕無怨言,心里便逐漸平靜下來且越發(fā)壯志雄心。身邊一個同鄉(xiāng)的士兵輕唱著一段七字調(diào)的歌仔,歌聲悠遠,像是逝去的故鄉(xiāng),而林母中彈片身亡、戴秋生參軍、林子涵被迫隨父逃難……這些都是歌聲前的事了。
出征儀式上,首長的演說氣振山河……
卡車上,青天白日旗飄揚,一群炙熱的歌聲震撼天地。那從未變過的旋律,千千萬萬中國人一起唱響,亙古如初,那是還我河山而引弓射日的氣概……
君不見,漢終軍,弱冠系虜請長纓;
君不見,班定遠,絕域輕騎催戰(zhàn)云!
男兒應(yīng)是重危行,豈讓儒冠誤此生?
況乃國危若累卵,羽檄爭馳無少停!
棄我昔時筆,著我戰(zhàn)時衿,
一呼同志逾十萬,高唱戰(zhàn)歌齊從軍。
齊從軍,凈胡塵,誓掃倭奴不顧身!
……
卡車開向了必死無疑的前線,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他們流血、他們惆悵、他們犧牲,但他們從未后悔過……
1945年8月15日,日軍的丁字內(nèi)褲都快被扒了,天皇無奈下只好宣布無條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取得最后勝利,中國八年抗日取得最終的勝利,這離不開那些從未后悔卻埋葬在硝煙里的靈魂;離不開那群視死如歸卻勇往直前的旗幟;離不開所有熱愛和平珍惜幸福的心靈。離不開……
中華大地上一片歡暢,舉國歡騰。
泉州,死而復(fù)生的文化古城、海絲起點,土門街上東西文化并融的建筑群昭示著古城歷經(jīng)滄桑的底蘊和古城人們對騰飛和幸福的祈禱……
關(guān)帝廟破天荒地搭起戲臺,演的是《五虎平西》這出戲……
溫陵路上,開元寺里的“小開元班”上演《母連救母》中五色鬼這節(jié)打城戲;過山刀、拍胸舞等沉寂已久的民間雜技、舞蹈也像是參加選秀的女選手,都紛紛半裸亮相……一輛輛卡車駛過鑼鼓震天的響聲;駛過遮天蔽日的旗幟;駛過萬眾的歡呼聲……戴秋生終于回到家鄉(xiāng)了,他佇立在車上,眼睛朝鄭成功雕像的方向望去,竟是如此感慨萬千,然而這些豪邁的氣魄下藏著他對子涵無限的思量,來匆匆,去無影……
此時,林子涵也擠在人群的歡呼聲中,她來回穿梭又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駛過的卡車。
那是多少夜晚殘燈下的等待,那是終日以淚洗面的思念,即便內(nèi)心多么痛苦她仍舊固執(zhí)地煎熬著,因為她一直相信秋生會平安回來的,她要等他。
十字路口。又是一輛卡車駛來。
是他!子涵終于看到心儀的秋生在卡車上,她不會認錯的,那清俊的輪廓和那深邃的目光,她不斷地喊著他的名字,可是他的目光依舊是朝北方望去,像是一口百年古井。
子涵拼命地追趕著、拼命地喊著,然而秋生依然沒有反應(yīng)。
她突然踩到一塊石子,奔跑的身體直接撲倒在地,一陣疼痛,子涵發(fā)現(xiàn)自己的雙手都磨出了血。她覺得自己仿佛被遺棄的女子,孤獨地倒在冰冷的馬路上任人踩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