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沙漠之城的分桃日(1)

瘋狂植物園 作者:白飯如霜



  
  撒哈拉之眼。由空中俯瞰,它是一座方圓十里的城。坐落于沙漠中心最荒涼死寂的所在,獨自于黃沙漫天之中,呈現(xiàn)出如一整塊翡翠般清澈的綠。四季不明,流光如滯,始終生機蓬勃的綠光,比烈日更加璀璨恒久。
  
  這是國際環(huán)境與人類居住條件研究中心過去三十年來最成功的一個實驗項目,在非人界最偉大的環(huán)境與生物改造魔術(shù)師嗜糖蚯蚓的幫助下,在無人地帶,創(chuàng)造出了最有生機的綠洲。
  
  探訪撒哈拉之眼,假設(shè)我們帶著一架攝像機,我們從鏡頭后瞇眼看,看過去,一直看過去,逐漸聚焦到撒哈拉之眼的城市近景。
  
  在門口,我們將首先遇到一位長著鳥臉的保安先生。他整天整天坐在那里,無所事事,唯一的消遣就是打瞌睡。如果有人要進城,首當其沖的大麻煩就是要搖醒他??紤]到此人一米九四的身高,這實在是個體力活。更討厭的是,一旦你花了牛鼻子力氣,真的把他搖醒了,他就會勃然大怒,暴跳如雷,絕對禁止你進入城門,一直到你約的人等到屁股抽筋,忍不住沖出來找你為止。
  
  后來的拜訪者慢慢都吸取了這個教訓(xùn):當他們到來的時候,總是隨身帶兩樣?xùn)|西,一樣是鐵錘,用于敲保安,另一樣是卡夫卡的不朽小說"城堡",用于打發(fā)敲醒保安之后的等待。進入撒哈拉之眼,就像人生一樣是個悖論。因此,它在科學(xué)界非常非常出名,甚至開始變成一個典故,準備流傳后世。如你所知,越聰明的人越喜歡那些琢磨不透的東西。
  
  這個悖論其實有一個另外的辦法予以解決,那就是:不要叫醒那個保安,自己大大方方的走進門去。理論上,那里有道欄桿擋著,但只要身高在一米五以上,這個高度的跨欄應(yīng)該都不會造成麻煩。麻煩在于,那些千里迢迢跑來撒哈拉的人類,通常都淵博智慧,畢生從事最高端科學(xué)課題研究,這些人寧愿在外面把"城堡"看完兩次,都不愿意逾越常規(guī),選擇十米助跑之后的輕逸。愛因斯坦之所以幾百年才出一個,跟科學(xué)家駕御輕逸的能力不足不無關(guān)系。
  
  跨越欄桿,進入城市,放眼看去是非常漂亮的街道。清一色雪白的大理石板連綿鋪開,筆直通向各個方向。其特異之處在于,無論怎么踐踏,上面都不會留下絲毫污漬,人或卡車經(jīng)過的痕跡都很快會消失。夜幕降臨時候,石板會泛出微微的熒光,足以照亮歸去的醉眼,卻不會驚嚇初起的詩思。當然,這個地方存在一萬年之后,都不太可能有人跑來寫詩。所以設(shè)計者的溫柔,后來被證明是一種杞人式的過慮。
  
  撒哈拉不大,街道卻非常多。大街小巷的走向按照五行八卦而設(shè)置,或精確的說,按照被扭曲了的五行八卦而設(shè)置??瓷先テ淠康闹挥幸粋€,就是讓人迷路。由于八卦陣存在一種遠古的魔力,所以指南針和全球定位系統(tǒng)都無法解決由此帶來的迷路問題。這主要是因為當年的撒哈拉城市規(guī)劃由中國人負責(zé),而建筑實施由法國人負責(zé)。雙方都不愿意使用對方的語言或第三國語言溝通,只好大量借用手語,燈語,甚至摩斯電碼,導(dǎo)致圖紙和施工之間,存在二次乃至無數(shù)次創(chuàng)造的過程。后來,城里的居民都習(xí)慣了帶一根以千米計的長繩子,出門的時候把繩子拴在門把上,出來干什么都好,但凡要回去了,就順著繩子閉著眼睛往回摸,千萬不能看,一看就出現(xiàn)幻象,物理學(xué)家見到牛頓,生物學(xué)家見到赫胥黎,空間研究學(xué)者看到異形,大家都給嚇得不輕,回去就要生病。即使如此,回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因為繩子太多,會互相絞在一起,中招者不得不蹲成一團,解結(jié)解到低血糖。要是真想知道那時候的場面,捉十五只蜘蛛在一起結(jié)網(wǎng)就可以--雖然蜘蛛沒有那么笨的。
  
  在這個巨大八卦陣的東頭,有一座溫控中心,三條為沙漠改造立下汗馬功勞的嗜糖蚯蚓就住在里面。它也是這個沙漠之城中最早的建筑物,為改造工程伊始保存移栽植物,以及后來培育珍貴物種而設(shè)置。其外形是一個巨大的透明玻璃房,頂部看上去是一塊普通的天花板,卻可以精確分析并分解陽光空氣中含有的幾乎全部元素,隨后根據(jù)開發(fā)人員的需要,為植物品種斷取特別的選值,造就最奇妙的顏色,最完美的形狀,最合適的生物期。過去十年中,在全世界賣出天價的黑色郁金香和載人玫瑰都出于此。號稱撒哈拉之眼的中心標志,備受推崇。
  
  就在這個地方,倘若我們?nèi)⒂^的時候,正趕上立春后第三天,那么就可以發(fā)現(xiàn)許多許多人,人手一個筐子,圍聚在玻璃房子的外面,吵吵嚷嚷。
  
  立春過后第三天,無論哪一年,撒哈拉版農(nóng)歷上都黃紙黑字寫明:宜收割,出行,上梁。雖說這里是熱帶,這個日子里能割到些什么,人們也很難揣測。不過長期居住在撒哈拉之眼,無論是博士還是文盲,都已經(jīng)很有默契的一早拋棄了生物常識,變得聽天由命。因此,這么多人一起清早跑到這里,是來收桃子的。
  
  桃,薔薇科,原產(chǎn)地中國,后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廣為栽種。
  
  春日開花。其植物特征為落葉喬木,小枝光滑,芽有短柔毛。葉互生或生枝葉端,橢圓披針形,鋸齒或細鋸齒沿,無毛。其果可食。
  
  簡易百科全書植物部桃條,如是說。
  
  基于人類短視的特點,大多數(shù)看過百科全書上這一條的讀者,大約都只記得最后那四個字:其果可食。
  
  而且都食過。桃子嘛。毛茸茸,甜滋滋,吃完以后汁液很沾手,而且有一個核,怎么吃也吃不干凈。
  
  到底有哪一點值得如此大動干戈?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