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面看,美國簡直就是高等教育的天堂。但從內部看,美國的大學充滿了危機。許多人評論說,近十幾年來,美國大學幾乎天天出丑聞。
危機是什么?不同政治立場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自由派認為產(chǎn)業(yè)化的大潮淹沒了學術獨立,“9·11”后的反恐愛國主義威脅著大學中的言論自由。保守派則認為,大學被自由派所控制,只有10%左右的教授支持共和黨。這些人把持大學后,就壓制異端,使持保守立場的人難以在大學立足。
不過,兩派都必須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大學費用的飛漲。以2002年的美元價值計,從1971-1972學年到2002-2003學年,美國兩年制的公立大學的學費從820美元漲到1735美元;私立四年制大學的學費則從7966美元漲到18273美元。四年制的公立大學,2004年學費比上一年上漲105%,達到5400美元,是同年通貨膨脹率的4倍。雖然中等家庭的學生平均只付這個標價的34%,但學費的上漲遠遠超出了通貨膨脹率,最終還是會把中產(chǎn)階級擠出高等教育。
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發(fā)生了。普林斯頓的前校長威廉·鮑恩(William Bowen)在20世紀90年代領導的一項對精英大學的學生構成的研究表明,從1976年到1995年,來自收入屬于美國人口中最高的1/4家庭的學生比例,從39%上漲到了50%;來自收入屬于最低1/4家庭的學生比例,也略有增加。真正被擠掉的,是中等收入家庭的學生。道理很簡單。高收人家庭永遠付得起錢。低收入家庭的子弟可以享受豐厚的獎學金。中等家庭的人想上好大學太窮,想申請獎學金又太富,只好放棄進名牌的機會。
這種學費上漲,有幾個因素。第一,教育升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與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之間的收入差距越來越大。原來那種當一輩子工人,收入和教授相當?shù)娜兆右呀?jīng)過去了。所以高等教育的需求增加,大家也愿意投資。第二,大學競爭激烈。各校為了創(chuàng)牌子,競相高薪請明星教授、大興土木,提高研究水平,無意中就把大學的成本抬了起來。第三,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人越來越不愛付稅。如今保守主義當?shù)?,小政府的意識形態(tài)統(tǒng)治美國。稅收(特別是州政府的稅收)一少,州立大學的撥款就少,結果只好加學費。前幾年經(jīng)濟不景氣,州的財政收入萎縮,不得不大砍高等教育經(jīng)費。所以近年來州立大學學費漲得特別兇。
流入高等教育的公共資源相對萎縮,公立(州立)大學的地位就下降,出現(xiàn)了精英大學私立化的趨勢。比如,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的研究性大學排名中,1986年前26所大學中有7所是公立大學,2002年有4所,2005年也僅有4所,而且2005年除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另一所私立大學并列第二十外,另外3所州立大學--維吉尼亞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和密歇根大學,全排在前26所名校的末尾。不僅如此,這幾所著名的州立大學也越來越私立化。有的州立大學,州政府撥款僅占其經(jīng)費的20%多,主要靠校友和私人捐贈,越來越私立化。可以說,一流名校在實質上幾乎全是私立。公立大學不僅學費不及私立大學的1/3,而且學生人數(shù)眾多。以2004年為例,公立大學擁有學生1262萬多,私立大學則僅有389萬多。一般老百姓還是上公立大學。所以,公立大學的沒落,直接威脅老百姓的利益,是美國高等教育潛在的危機。
美國大學的另一危機,是市場沖擊下學術獨立的動搖。美國大學務實精神強,敢于“下?!眲?chuàng)利,企業(yè)和學術聯(lián)姻。這些都給大學帶來了巨大的財富。但是,市場的規(guī)則和大學的目標畢竟不一致。比如,許多企業(yè)在大學的科研項目上投資,為了防止對手的競爭,對開發(fā)出來的成果不予公布,逼著科學家推遲論文發(fā)表的時間,或刪掉關鍵段落,甚至以專利為名,禁止別人使用已經(jīng)有的研究成果。這樣的企業(yè)式運作,等于妨礙了知識的傳播。甚至有的研究機構,不惜出賣學術良心,為給自己錢的企業(yè)遮羞,掩蓋不利于該企業(yè)的科研成果。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樣的丑聞層出不窮,愈演愈烈。象牙塔已經(jīng)不再是象牙塔,而是銅臭氣十足的公司。大學的信譽,已經(jīng)受到嚴重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