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是一位精算得失而后出手的人,難道他不知道,想取代他的生死之交兼領導高拱,幾乎是不可能的嗎?
是的,張居正非常清楚,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這樣的三個方面,估計張居正都反復考慮到了。
第一,高拱這個人,才干超群,勵精圖治,不數年內,政績卓然,大家有目共睹,喜歡不喜歡他的人,都不能不承認高拱的才干和政績。第二,高拱這位老兄,意志相當堅定,根本不為金錢美女所動。沒有生活作風問題,也沒有貪污受賄問題。以上兩點說明,高拱德能勤績方面,都無可挑剔。說他是笨蛋不稱職該讓賢,那不是睜眼說瞎話嗎?說不出口??!
那么,還可以說,這個人稱職倒稱職,但是經濟上作風上不清不楚,影響政府形象!可是,誰要這樣說高拱,那別人肯定說是誣陷。換句話說,誰想整高拱,也抓不住他什么“小辮子”。
這就比較棘手了。實際上,真正棘手的在后面。也就是我要說的第三方面。
高拱這老兄,和上級領導的關系實在太好。也就是說,最高領導人無條件信任他,甚至很可能有崇拜他的成分在內。
高拱是隆慶皇帝在當裕王時的老師,而且是第一個到裕王身邊做老師的,那個時候的裕王,還是一個十多歲的、對現實和未來充滿恐懼的少年。裕王沒有了母親,父親又很不喜歡他。母親去世的時候,甚至不允許他去看一眼。不幸的是,裕王作為事實上的長子,不管是不是愿意,都不得不陷入爭奪接班人地位的漩渦,真是凄凄惶惶,前途未卜。當時上到中央高層,下至平民百姓,對未來的接班人到底是誰,猜測種種,議論紛紛。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調護,給了裕王很大寬慰。
而且高拱在裕王府邸一干就是九個春秋。九年里,高拱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講授經筵,敷陳剴切,謹慎用事,裕王深受教益,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高拱離開王府后,“府中事無大小,(裕王)必令中使往問”,裕王還先后手書“啟發(fā)弘多”“懷賢”“忠貞”等字贈高拱。
多數史家認為,嘉靖皇帝和其子即后來的隆慶皇帝之間,彼此只有仇恨,根本沒有正常的父子之情。很可能,大裕王十五歲的高拱,正好彌補了這位未來接班人父愛的缺失,在他的心目中,高拱有近乎父親兼師長的雙重角色。
性格粗暴、不怒而威的高拱,為什么對裕王那么好?或者,反過來說,裕王為什么覺得他那么可親?因為高拱沒有兒子,他一直以此為憾。很可能,他真的把父親對兒子的感情,寄托到少年裕王的身上了。所以在裕王面前,才會一改給別人留下的印象,那么親切、那么慈祥!所以,隆慶皇帝和高拱的君臣關系,就仿佛是軟弱的、渴望父愛的兒子、謙虛的學生與能干的、體貼入微的父親、優(yōu)秀的老師之間的關系。
事實證明,這種深厚的感情,成就了高拱,也害了高拱!不過,眼下,這種牢不可破的關系,應該是高拱的一筆雄厚資本。
不僅如此,隆慶皇帝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很寬厚,對行使權力的興趣,遠遠小于對美女的興趣。他心里想的是,國家的事兒,最好別來麻煩我,我懶得管!值得慶幸的是,有高拱在,他樂意把一切都托付給高拱。而且他相信,有高拱管,比他自己管,不會差,只能更好。
所以,一向給人留下慵懶無作為印象的隆慶皇帝,對高拱的任用卻出人意料,讓他以內閣大臣兼任吏部尚書,后來又以首相兼掌吏部,前后達三年之久,這在有明一代,絕無僅有。這是與老祖宗朱元璋廢丞相制度的宗旨背道而馳的,因此被認為是違反祖制。但是隆慶皇帝居然做了,而且無論多少人、以什么理由反對,他一直沒有改變這個決定。
在隆慶皇帝看來,高拱的人品、學識、能力、功勛,無人可以企及,是非常之人,有不世之略,可建不世之勛。這些話,是這位最高領導人公開向朝野宣布了的。以皇帝身份如此公開褒揚一個高級領導干部并給予如此高的評價,有明一代,也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說,在隆慶皇帝的心目中,高拱是無可挑剔的,也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
至于張居正,隆慶皇帝對他的態(tài)度他是清楚的,那就是,他只能做助手,而且希望他做好高拱的助手,替領導分勞赴怨,最好不要有別的想法。
當然,還有一層意思,張居正也不得不考慮,那就是,大家都知道他和高拱是生死之交,嘴里“哥們兒哥們兒”叫著,背后向人家捅刀子,那名聲是不是太臭了?!
想想看,張居正要想取代高拱,是不是太難了?要是一般人,一定會發(fā)出撼山易,撼高拱的感慨的!
知其不可為了吧?
但是,張居正明知不可為,也要為!
是的,張居正非常清楚,而且,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
這樣的三個方面,估計張居正都反復考慮到了。
第一,高拱這個人,才干超群,勵精圖治,不數年內,政績卓然,大家有目共睹,喜歡不喜歡他的人,都不能不承認高拱的才干和政績。第二,高拱這位老兄,意志相當堅定,根本不為金錢美女所動。沒有生活作風問題,也沒有貪污受賄問題。以上兩點說明,高拱德能勤績方面,都無可挑剔。說他是笨蛋不稱職該讓賢,那不是睜眼說瞎話嗎?說不出口??!
那么,還可以說,這個人稱職倒稱職,但是經濟上作風上不清不楚,影響政府形象!可是,誰要這樣說高拱,那別人肯定說是誣陷。換句話說,誰想整高拱,也抓不住他什么“小辮子”。
這就比較棘手了。實際上,真正棘手的在后面。也就是我要說的第三方面。
高拱這老兄,和上級領導的關系實在太好。也就是說,最高領導人無條件信任他,甚至很可能有崇拜他的成分在內。
高拱是隆慶皇帝在當裕王時的老師,而且是第一個到裕王身邊做老師的,那個時候的裕王,還是一個十多歲的、對現實和未來充滿恐懼的少年。裕王沒有了母親,父親又很不喜歡他。母親去世的時候,甚至不允許他去看一眼。不幸的是,裕王作為事實上的長子,不管是不是愿意,都不得不陷入爭奪接班人地位的漩渦,真是凄凄惶惶,前途未卜。當時上到中央高層,下至平民百姓,對未來的接班人到底是誰,猜測種種,議論紛紛。高拱出入王府,多方調護,給了裕王很大寬慰。
而且高拱在裕王府邸一干就是九個春秋。九年里,高拱兢兢業(yè)業(yè),盡職盡責,講授經筵,敷陳剴切,謹慎用事,裕王深受教益,二人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高拱離開王府后,“府中事無大小,(裕王)必令中使往問”,裕王還先后手書“啟發(fā)弘多”“懷賢”“忠貞”等字贈高拱。
多數史家認為,嘉靖皇帝和其子即后來的隆慶皇帝之間,彼此只有仇恨,根本沒有正常的父子之情。很可能,大裕王十五歲的高拱,正好彌補了這位未來接班人父愛的缺失,在他的心目中,高拱有近乎父親兼師長的雙重角色。
性格粗暴、不怒而威的高拱,為什么對裕王那么好?或者,反過來說,裕王為什么覺得他那么可親?因為高拱沒有兒子,他一直以此為憾。很可能,他真的把父親對兒子的感情,寄托到少年裕王的身上了。所以在裕王面前,才會一改給別人留下的印象,那么親切、那么慈祥!所以,隆慶皇帝和高拱的君臣關系,就仿佛是軟弱的、渴望父愛的兒子、謙虛的學生與能干的、體貼入微的父親、優(yōu)秀的老師之間的關系。
事實證明,這種深厚的感情,成就了高拱,也害了高拱!不過,眼下,這種牢不可破的關系,應該是高拱的一筆雄厚資本。
不僅如此,隆慶皇帝這個人很有意思,他很寬厚,對行使權力的興趣,遠遠小于對美女的興趣。他心里想的是,國家的事兒,最好別來麻煩我,我懶得管!值得慶幸的是,有高拱在,他樂意把一切都托付給高拱。而且他相信,有高拱管,比他自己管,不會差,只能更好。
所以,一向給人留下慵懶無作為印象的隆慶皇帝,對高拱的任用卻出人意料,讓他以內閣大臣兼任吏部尚書,后來又以首相兼掌吏部,前后達三年之久,這在有明一代,絕無僅有。這是與老祖宗朱元璋廢丞相制度的宗旨背道而馳的,因此被認為是違反祖制。但是隆慶皇帝居然做了,而且無論多少人、以什么理由反對,他一直沒有改變這個決定。
在隆慶皇帝看來,高拱的人品、學識、能力、功勛,無人可以企及,是非常之人,有不世之略,可建不世之勛。這些話,是這位最高領導人公開向朝野宣布了的。以皇帝身份如此公開褒揚一個高級領導干部并給予如此高的評價,有明一代,也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說,在隆慶皇帝的心目中,高拱是無可挑剔的,也是任何人不可取代的。
至于張居正,隆慶皇帝對他的態(tài)度他是清楚的,那就是,他只能做助手,而且希望他做好高拱的助手,替領導分勞赴怨,最好不要有別的想法。
當然,還有一層意思,張居正也不得不考慮,那就是,大家都知道他和高拱是生死之交,嘴里“哥們兒哥們兒”叫著,背后向人家捅刀子,那名聲是不是太臭了?!
想想看,張居正要想取代高拱,是不是太難了?要是一般人,一定會發(fā)出撼山易,撼高拱的感慨的!
知其不可為了吧?
但是,張居正明知不可為,也要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