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地說,患有“代謝綜合征”的人的血管壁被厚厚的脂肪糊住了。雞、魚、肉、蛋等葷菜里的脂肪、膽固醇、甘油三酯、飽和脂肪酸,人體無法一下子代謝出去,就會在動脈血管的管壁上“安營扎寨”,把血管壁當做“賓館”住下來了,從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帶來各種代謝疾病。
那些“腹型肥胖”的人--就是我們說的“將軍肚”,大腹便便的那種胖,大多是“代謝綜合征”的罹患者,因為他們的脂肪主要積存在腹部的大網(wǎng)膜上。這個地方非常疏松,脂肪是最容易消耗也最容易積存的。一般情況下,女性的腰圍要控制在2.6尺以下,男性的腰圍要控制在2.8尺以下,如果一個人的腰圍超過了這個標準,四肢并不壯實,那他的脂肪就可以隨時入血,使他很容易就變成高血脂了,這是第一個代謝問題。
同時,這樣的胖子還會有胰島素抵抗,就是對胰島素不敏感。雖然胰島在分泌,但不能調(diào)節(jié)糖的代謝,于是胰島只能拼命地加班工作,直到最后功能衰竭。所以,如果兩個人同時去體檢,血糖都剛剛超過正常線,而其中一個是胖子,醫(yī)生肯定會特別關(guān)照他,要他盡快把體重降下來,因為脂肪會影響胰島素的作用發(fā)揮,他們的胰腺會比瘦人的辛苦很多。
高血脂、高血糖這兩種代謝失調(diào)性疾病,足以帶來更嚴重的糖尿病、高血壓、蛋白尿、高尿酸血癥等,這就是現(xiàn)代人很難逃脫的“代謝綜合征”了。
形象地說,患有“代謝綜合征”的人的血管壁被厚厚的脂肪糊住了。雞、魚、肉、蛋等葷菜里的脂肪、膽固醇、甘油三酯、飽和脂肪酸,人體無法一下子代謝出去,就會在動脈血管的管壁上“安營扎寨”,把血管壁當做“賓館”住下來了,從而造成動脈粥樣硬化,進一步帶來各種代謝疾病。
以前很時興過一段的“洗血療法”,就是通過一種機器,過濾掉血液中過高的血脂。我見過這種療法:人躺在那兒,通過一個類似透析的機器,一會兒,被濾出的血脂就被吸到了一個專門的口袋里,真的和我們吃的黃油一樣,那就是高出來的血脂。你想想,一個人如果每天帶著這么多血脂生活,他怎么可能不疲勞、不困倦?
有人說,是不是我不吃太多葷的,只吃糧食就沒這問題了?只能說會有所好轉(zhuǎn),但任何一種東西只要過食,最終都會變成脂肪儲存起來的,包括糧食,也即淀粉,就是我們說的糖類。一旦體內(nèi)積存過多的糖類,無法一下子代謝出去,也同樣會轉(zhuǎn)化為脂肪,囤積在我們的體內(nèi),而且特別喜歡囤積在我們的肝臟、小腹和血管壁中。
更別說吃多了血糖容易升高的淀粉了,三大營養(yǎng)物質(zhì)中的蛋白質(zhì),之前一直被認為是比較健康的,比如豆腐,很多減肥的人把肉和主食全減了,只敢吃豆腐,而且是放開了吃豆腐,其實這樣同樣有脂肪過剩的危險,因為在內(nèi)分泌醫(yī)生那里,有個令人絕望的經(jīng)驗之說:“條條大路通脂肪。”意思就是,無論是脂肪,還是淀粉,還是蛋白質(zhì),只要吃得過量,最后都會轉(zhuǎn)化為代謝不了的熱量,積存在體內(nèi)。
事實上,100克豆腐的卡路里和1兩瘦肉的卡路里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你覺得豆腐可以減肥而放開吃,它產(chǎn)生的熱量在轉(zhuǎn)化為脂肪時也是不含糊的,只是因為豆腐體積大,你可能會因此少吃,如果多吃的話也是照胖不誤。所以,這種減肥方式可能在短期內(nèi)有一定的效果,但它最終還是會以肥胖的形式全部“回報”出來的。所以,減肥是沒有捷徑的,節(jié)食是必須采取的措施!只是這個節(jié)食不是簡單地“省掉”某種食物,而是要在控制總量的同時,保持食物的種類足夠豐富,把現(xiàn)在的一日三餐做個“縮微”處理,盡量保證“少而全”,以避免因節(jié)食帶來的營養(yǎng)不良問題。
另外,“代謝綜合征”在中醫(yī)里一般都屬于“痰濕”,要排出人體內(nèi)的代謝廢物,只能增加機體的功能,也就是我們說的“氣”,要補氣,在補氣的基礎(chǔ)上再祛除痰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