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西湖煙霞洞不遠,有一個“師復墓”,墓志銘就刻在摩崖上,字跡依稀可辨:
師復為人道主義者,生平謀炸悍將,厲行革命,被錮三年,出而組織東方暗殺團。辛亥而來,舍其單純破壞,轉(zhuǎn)而為自由社會主義宣傳,創(chuàng)晦鳴學舍、世界語研究會及心社。旋發(fā)刊《民聲》雜志,淬厲自刻,盡瘁其主義,嘔血而死。死年才三十有一,不終其紀。痛矣!君于公歷1884年6月27日生于東亞之廣東香山縣,以1915年3月27日歿于上海,同年葬于浙江西湖之煙霞洞,越八年而修其墓,以志不忘。
師復本名劉紹彬,因立志反清,光復故國,改名劉思復。信仰無政府主義之后,他連姓氏都廢棄不要,改名師復。三個名字代表了他短暫一生的三個不同階段。1923年,他的生前好友重修其墓,將鄭佩剛撰文、王思翁書寫的這個墓表鐫刻在崖石上。
一 安那其主義思潮在中國
“無政府主義”本是日本的譯法,高一涵主張譯為“無治主義”,辜鴻銘主張譯為“無王主義”,師復的墓志銘稱為“自由社會主義”,巴金等人干脆用譯音“安那其主義”。無論叫什么,都不能否認那曾是19世紀的一股世界性思潮,俄國十二月黨人的慷慨悲歌,伴隨著他們流放西伯利亞路上的漫漫風雪,巴枯寧、克魯泡特金的理想曾激動過幾代青年,《面包與自由》等都成了傳世的經(jīng)典,也是幾代年輕理想主義者的口號,活了104歲的小說家巴金就是他們在東方的傳人。毛澤東在陜北的窯洞里親口對斯諾說,他年輕時也是一個無政府主義者。
20世紀這一思潮初傳中國,打動了一些正在尋找精神出路和民族出路的讀書人,李石曾、吳稚暉、張繼、劉師培、張靜江等一度都熱衷于此,《天義報》《新世紀》《衡報》《人道》等中文期刊先后在日本和巴黎問世,那時無政府主義思潮和“驅(qū)除達虜,恢復中華”的革命浪潮糾結(jié)在一起,密不可分。包括蔡元培、馬君武、馬敘倫、楊篤生等人都曾寫過一些紹介文章。(直到1933年《東方雜志》“新年的夢想”征文中,還包含了許多無政府主義式的夢想。)
民國初創(chuàng),多元格局出現(xiàn),各種政黨、報刊蜂起,中國社會黨以太虛等人代表的一派就是信仰無政府主義的,出版過《社會世界》《良心》月刊等,并另組社會黨,很快被袁世凱取締。師復創(chuàng)立“晦鳴學社”與《民聲》周刊,系統(tǒng)介紹克魯泡特金的思想,組織“無政府共產(chǎn)主義同志社”,被看作是中國無政府主義運動的奠基人。
“五四”時代,無政府主義思潮泛濫,各種刊物應運而起,《進化》《勞動》《自由錄》《民風》《新生命》《閩星》《奮斗》《勞動者》《自由》,等等?!睹駠請蟆分摹坝X悟”副刊也發(fā)表過太樸等人宣傳無政府主義的文章。毛澤東等人熱衷過的新村運動、匡互生在上海創(chuàng)立的立達學園都帶有無政府主義實踐的痕跡。就是在那個時候,少年巴金在四川皈依這一主義的。(他和志同道合的伙伴辦了《半月》,1921年4月1日,當他在這個雜志17號發(fā)表《怎樣建設真正自由平等的社會》時,他只有17歲。雜志被軍閥查封,是他第一次嘗味到專制的滋味,但他沒有喪氣。當年9月1日,他的《愛國主義與中國人到幸福的路》又在新辦的《警群》上發(fā)表,開篇提出“現(xiàn)在中國的社會黑暗到了極點,一般的青年人處在這種勢力下面,被他弄得全無生氣,力量薄弱的只能順世墮落,不敢稍有反抗,稍有血氣的也只有忍氣吞聲,聽天于命”。他說這個主義最令他滿意的就是“重視個人自由,而又沒有一種正式的、嚴密的組織”。他遠去巴黎就是要去取安拿其主義的真經(jīng),他的《愛情三部曲》貫穿著安拿其主義追求與幻滅的淡淡憂傷,在漫長的一生中,他不時懷念早年的那些同伴。在《我的幼年》中有深情而無奈的回憶,這是他百年揮之不去的一個夢影。)